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没有灵感怎么写作?一个方法搞定

李敖说过一句很粗俗的话:作家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作,正如妓女不能等到有了性欲才去接客。...........在写作这件事上,很多人有个误区。总是执着于去寻找一瞬间绽放的灵感,仿佛一旦有了灵感,就能下笔如有神,刷刷刷写出一篇让天地失色的旷世文章。“我拖了又拖,提起笔又放下,不是因为我懒,只是因为没灵感。”这是不对的。顺序颠倒了。灵感可...

sukii说 2024-05-24

写作怎么太口语化怎么办?

体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写作平台。可能有人觉得,“啊,现代人变得太懒了,不愿意去读深度一点的文章,不愿意去理解晦涩的内容。”是的,没错,大家就是这样的。我公众号也写了不少内容,爆款的并不是详细的技巧解说,而是轻松的角度讲解。更何况关注我这个公众号的,多少都算是文学爱好者了,耐心都更多一点。搁其他号,“惊呆了!它怎么干这种事!”这种简单直白...

sukii说 2024-05-24

能用短句,就别用长句

我举个例子:“她戴着分手那天他送给她的浅黄色围巾缓缓走了过来。”这是一个长句子,描写得很详细,但一口气根本读不完。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最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意思是一句话里的信息,只有3个是读者最容

sukii说 2024-05-24

如何描写一个好的细节?

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懂:“就是要多展示细节,show,donttalk嘛,我会了!”但等提笔准备落字的时候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简单。“是要写细节,但细节怎么写啊?”......就像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abc算出来了,结果公式多少来着?做题思路很清晰,解题公式不记得。提笔四顾心茫然,年级第一在指缝中溜走。所以,我们今天来重温下“解

sukii说 2024-05-24

多举例子,让你的文字具象化

我觉得「举例子」是每个内容创作者都需要掌握的核心技巧。我平时会刷到教写作的文章,但读完时常觉得差了点什么。很多文章里都是非常纯熟的理论,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看完之后记不住。像是小时候听讲座,听懂了,但不知道哪里懂了。没有案例,理论和观点都非常抽象,抽象得让人昏昏欲睡

sukii说 2024-05-24

写作需不需要学一些系统的技法啊?

相同的问题,有想法但下不了手。笔力不够,积累不够,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数出不来。词汇量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不会运用。没有太多的捷径,多看多读,增加词汇量,看别人是怎么描写的。还有就是要多实操,仿写也可以的嘛,不能觉得写的不好就不写。先写30万字垃圾,写着写着,对怎么运用词语就有一点心得了。

sukii说 2024-05-24

怎么解决写作中的两大问题,「词不达意」和「意不胜辞」

写作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词不达意,一个是意不胜辞。词不达意好理解,词汇不够、手法不够,提笔四顾心茫然。意不胜辞却很难发现。学到的技巧太多,看过的修辞太多,但要写内容其实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非常漂亮,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合适。

sukii说 2024-05-24

网络新闻标题中人称代词有何功用?

称代词可以做主语或者宾语。可见,在新闻标题中,人称代词保留着所有的句法功能。需要指出的是人称代词在生活、娱乐类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时政、军事类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二、人称代词的语义指称人称代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特殊的词类,邢福义(2000)的《汉语语法学》中已经指出代词具备“游移泛代性”,即“在任何宽泛的范围内,可以游移...

趣说汉字|“番”如何产生域外义

溯,“番”字用于地名的用例有西汉《战国策》里的“番吾”(“番”也作“播”),商始祖发祥地,今河北省平山县附近,还有东汉《全汉文》里的“番禺”,番也作潘,今广州市番禺区。显然,这两者都与“番邦、海外”的词义不搭界,但都与地名有关。这与晋代《华阳国志》中的“恢使番阳令唐蒙晓喻南越”,《南方草木状》中的“蒟酱,荜茇也。生于番国(指扶南诸国)...

写人最难?记住这8个字就好了

易写人难。人是这颗星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人心也是比宇宙更广阔的地方。写人就是读心的艺术。但是,我们在课堂作文里学到的“写人”,常常没有“走心”,一个劲儿去罗列事迹或叠加形容词,很笼统模糊地概括,结果写到最后都一个套路,一个模板。硬生生把有趣的灵魂写成了“纸片人”。我们先来看个反例:李明是我的中学老师。他很爱学生,对我们关怀备至。他工作勤...

文章病院|当是“甬钟”和“镈钟”

现,全国罕见,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300多件玉器”里不可能有“青铜器编钟”吧?这且不说。就说“博钟”“角钟”,实在是让人不知所云。钟属于击奏体鸣乐器,主要用于国君的祭祀、宴享等礼仪,是我国古代王权的象征。古代钟多用青铜浇制,钟身中空,下缘向上弯曲,悬于架上,可分为钮钟、甬钟。钮钟的钟体顶部铸有悬挂钮,故称钮钟。甬钟的...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词可分为“上阙”“下阙”吗

《渔家傲·秋思》时写道:“词的上阙描绘出一幅开阔、苍凉悲壮的边塞风情……下阙写人抒情……”这里的“上阙”“下阙”是“上阕”“下阕”之误。阕,读作què,本义是祭事结束把门关上,后来指停止。如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也引申指乐终,如张衡《东京赋》:“《王夏》阕,

咬文嚼字 2024-05-24

十字街头|“茶”既已“捨”,何以招徕顾客

江县某镇街头,一店招牌上有四个大字——範陽茶捨。其中的“範陽”简体作“范阳”,不知其具体含义,暂且不说。“捨”字明显错了,应为“舍”。舍,《说文》:“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口象筑也。”“舍”本指房屋,引申有旅馆、客舍等义。因旅馆、客舍等不会久住,由此又引申出暂留、止息之义。以上义项的读音为shè。由居住、暂留之义,“舍”又引申出舍...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酣声如雷?鼾声如雷!

15年1月1日《扬子晚报》B4版刊有散文《逆旅》,其中写道:“碰上个酣声如雷或磨牙、说梦话者其实不算太糟。”文中的“酣声如雷”应为“鼾声如雷”。鼾,指睡着时粗重的

咬文嚼字 2024-05-24

追踪荧屏|读准“汔可小康”

应读为qì。“汔”是个形声字,从水气声,读作qì。本义为水干涸,后来引申出竭尽、完成之义,如汔尽、汔事。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吕氏春秋〉札记》:“‘汔尽’连言,汔,亦尽也。”另可作副词,可表示几乎、差不多,表示接近某种情况。如《周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这句话意思是小狐狸将要过河,沾湿了尾巴,没有好处。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宴席应称“筵”

偌大宴会层,只准一家办酒。”其中的“筳”应是“筵”。筵(yán),本指竹席,古代用以铺地作坐垫。《诗经·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郑玄笺:“年稚者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引申指席位,再引申指宴席,后称招人饮食为“设筵”。上例说在东方明珠旁某大厦内设置婚宴酒席,可见,应该是设“筵”。筳(tíng),是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

咬文嚼字 2024-05-24

时尚词苑|“逻辑”和“底层逻辑”

SystemofLogic》时,曾打算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译作最终以《穆勒名学》为书名出版。1910年11月22日,章士钊在梁启超主编的《国风报》第29期上发表重要文章《论翻译名义》(“翻译名义”,即现在所说的“译名问题”)。在这篇深得梁氏赞赏的文章里,章氏简述了把“logic”音译为“逻辑”的合理性。从1912年初起,章氏...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蓝图”怎能“擎绘”

年7月1日《都市快报》第A2版刊有《“我‘浙’二十年”记者见面会昨天举行》一文,其首节末段说:“‘八八战略’是习总书记为我们浙江的发展擎绘的宏伟蓝图,我们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就是用科技支撑起山海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擎绘”错了,根据上下文应为“擘画”。擘,读bò,义为大拇指,也指分开、剖裂。擘画,义为筹划、安排,多用于宏大、严肃的主题...

咬文嚼字 2024-05-24

追踪荧屏|误认“乙巳”为“乙己”

集,警官刘源带队搜查毒枭黄宗伟的老宅,在床下的箱子里发现了一张记录生辰八字的红色纸条。刘源拿着纸条说道:“六十年一甲子,这个乙巳年只能是一九六五年,这应该是黄宗伟出生那一年吧?”(字幕同步显示)演员将“乙巳年”错读成了“乙jǐ年”。古代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规律有序搭配,天干中的奇数位配地支中的奇数位,天干中的

咬文嚼字 2024-05-24

热线电话|广西与广东的“广”是何意?

汉朝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的帝国。西汉建国以后,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在边远地区设置了一些新县,地名中不少带有“广”字,如北方的有广川、广乡、广平、广成、广阳、广阿、广武、广昌、广牧、广衍、广饶等,南方的有广汉、广至、广郁、广信、广柔、广都等。这些“广”字都含有遥远、边远之意。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又将南方的南海、苍

咬文嚼字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