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质检感悟|对忽视内容时效性产生副作用的案例分析

有些书稿内容是有一定时间点的,如果不注意时效性,它的价值就会打折扣,如2015年的一部弘扬劳模精神的书稿中,介绍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先进事迹的资料陈旧到只有他生前的事情,未能提及2012年11月25日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而因公殉职的情况,更没有对国务院决定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的情况的浓墨重彩,使事迹显得很平淡,...

五个坚持,做好新时代的舆论监督——以浙江新闻奖名专栏《锋火台》为例

舆论监督,不仅仅是媒体的自身职能,也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武器。2024年5月,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名专栏奖评选结果揭晓,温州都市报《锋火台》栏目榜上有名。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久,温州都市报策划推出新闻调查栏目《锋火台》,着力强化舆论监督的深度、力度和锐度,积极发挥舆论监督职能...

传媒评论 2024-07-22

一条“差点被毙掉”的新闻缘何能获得浙江新闻奖

安全重于泰山。这两年,有关安全生产的新闻屡屡登上各大主流媒体的显要位置。2023年4月开始,包括浙江省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各种安全应急演练也屡见不鲜。我们的新闻平台也经常刊播这类新闻。然而,有天记者拍回来的一条新闻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单看文稿,这条新闻没有任何问题,是一条很常规的安全演练新闻,但在审看视...

传媒评论 2024-07-22

广东新闻频道现“大标题”乌龙,网友笑翻了

近日,广东新闻频道发生了一起有趣的新闻放送“小插曲”。7月10日,广东新闻频道在播出的一则时长2分22秒的报道中,不慎出现了罕见的标题显示错误,连续三次将新闻标题误展为“大标题大标题大标题大标题大标题大标题”,场面显得十分滑稽。随后,有博主将其上传至B站,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调侃道,首次标题失误已足够引人发笑,没想到后面还...

传媒见闻 2024-07-22

深挖信息选题“五点法”

社会热点是重要的选题密码。保持敏锐的信息“嗅觉”,聚焦社会前沿,关注实时动态,及时跟进热点案事件,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社情民意动态类信息选题,通过分析研判找出主要矛盾,进而发挥预测预警潜在风险的作用。比如,一段时间内“饭圈乱象”“网红追播”“街拍乱象”等事件比较密集,我们结合有关司法案例,分析研判其中的法律风险,报送有关网络主播偷逃税款...

秘书工作 2024-07-11

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三重逻辑

论,是多种因素汇合共同作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有三重逻辑: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和专业逻辑。政治逻辑,就是党把新闻政策制定与特定时期党的历史使命、中心任务相结合,规定中国新闻媒体的角色和功能,使其始终成为党领导革命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的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政治结构的核心要素,政治逻辑是新闻政策变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居于主导地...

编辑之友 2024-07-11

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主流媒体应扮演好“六个角色”

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风险显著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大部分陆地地域的极端高温事件与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皆有所上升。有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每增加1℃,致使极端降水强度增加约7%,而高海拔地区极端降水强度将增加约15%。就全国范围来看,未来我国几乎所有城市均面临更为极端的高温与降雨事件。近些年来雨带的...

中国记者 2024-07-11

主流媒体灾害报道的基本遵循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水电油气管网等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面对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明显上升的...

中国记者 2024-07-11

防汛救灾报道如何做好信息发布与人文关怀?

防汛救灾是汛期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之一。通常意义上讲,洪灾往往因为突发性、破坏性、阶段性、社会性和持续影响性等特点,给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带来强大的破坏力、影响力。因此,当灾害发生时,人们对媒体就会有更快更多的信息诉求。河南省地处中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从北到南,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这在全国较为特殊。全省流域面积...

中国记者 2024-07-11

灾难新闻如何恰当报道?这位记者用30年的经历传授心得

我们祈祷四季平安、天下无灾,但台风、洪水、地震、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总会时有发生。每一次灾难都是人类的沉痛记忆,所有对灾难的报道,也都会留给历史检验,报道灾难事件也是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档案。一、“黄金24小时”的新闻现场从救灾角度讲,灾后24小时,往往被认为是人员搜救、伤员救治、道路抢通和群众转移安置的最宝贵“黄金时间”。报道好这...

中国记者 2024-07-11

灾难报道需要个体故事也需要硬核调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森林防火已经由区域防火向全域防火转变,由季节防火向全年防火转变。还有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2022年6.8级四川泸定地震,2023年6.2级甘肃积石山地震,今年云南镇雄县“1·22”山体滑坡,广东梅大高速重大塌陷事故……频发的灾难面前,公众对新闻机构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快速反应、时间轴的事件推进、空间向的全...

中国记者 2024-07-11

网络新兴标点符号,你支持给它们个名分吗?

21世纪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赋予了语言文字新的应用环境。网络新兴标点符号作为组织网络语言必不可少的应用元素,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日趋活跃,类型多样。其中有一些网络新兴标点符号,颇值得我们关注。如:(1)@所有人,夏日纳凉指南已送达,请查收!(澎湃新闻2023-07-10)(2)#今天是第19个中国航海日#。一镜到底航拍海军大连舰↓↓感...

纠错|“翻三番”不是“多三倍”

微博上曾有对“翻三番”含义的投票,在总共129份样本中,约21.7%的人认为“翻三番”的意思是“原来的三倍”,约5.5%的人认为是“原来的六倍”,约38.8%认为是“原来的九倍”,只有34.1%的人明确“翻三番”是“原来的八倍”。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人不太理解“番”的含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倍”与“番”含义等同。通过语料检索还...

纠错|“枉顾”“罔顾”要分清

笔者发现,误用“枉顾”的例子,在出版物上并不罕见。请看:(1)企业里某些管理者因为一己贪欲,枉顾国家规定牟取私利……(《坐在对面的人——面试官十年见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2)在互联网时代,个别人为了获取私利,枉顾历史事实,盲目追求流量,为博取眼球而利用自媒体丑化、诋毁、贬损英雄烈士。(《人民法院报》2024年1月29日...

文章病院|法庭对证用“对质”不用“对峙”

《报刊文摘》2021年3月24日4版刊登的《为己正名:等待31年的再审》一文,讲述了一个名叫张军的人,如何从医生、律师、政协干部变成为劳改释放犯、申冤者的经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有一次,他作为律师在法庭上把检察官辩得说不出话,检察官嘟囔,‘你收了黑钱?这么卖力’。张军当庭要和检察官对峙,让对方拿出他受贿的证据。最后还是检察长出面道歉...

咬文嚼字 2024-07-11

一针见血|“巫合之众”?

2012年第7期《国学》,刊有《报喜不报忧的代价》一文,说的是宋钦宗任用奇人郭京率军抗金的故事。其中写道:“这队伍里有卖狗皮膏药的和尚道士,有犯色戒犯贪戒的贪污犯与劳改犯,也有靠捡垃圾过活的犀利哥等,一同组成了一支巫合之众。”将“乌合之众”误成了“巫合之众”。“乌”,指乌鸦;“乌合”,指像乌鸦那样聚集。“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无组...

咬文嚼字 2024-07-11

正音室|“畜禽”怎么读

国家统计局官方微信号“统计微讯”2024年3月19日发布了一则推文《当统计调查遇上课本封面》。文中第二张图片上写有“畜禽调查——重庆南川·畜禽生产形势调研”,并标注“XUQIN”。此处“畜禽”标注为“XUQIN”不妥。畜,是个多音字。读chù,作名词,指禽兽,多指家畜,如猪、牛、羊等。读xù,作动词,义为饲养。如“畜牧”即大批牲畜和家...

咬文嚼字 2024-07-11

书林一叶|文言虚字用法有规范

文言文常用的虚字有十多个,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现代文章包括文件也在用。文件用得比较多的是“之、乎、者”。文言虚字用法有规范,我们在拟制文件、起草文稿时,需要加以注意。笔者在文件审核把关中,不时会发现有文言虚字用错的情况。如果很好地把握文言虚字的用法规范,一些差错就完全可以避免。就“之”字来说,其用法有十几种,文言文和现...

咬文嚼字 2024-07-11

一针见血|砖头没有“胚”

《南方周末》2006年8月3日D31版《汪志鹏诗歌》:“一块一块的/煤的上面/是砖胚⋯⋯只能想象/砖胚成型的过程⋯⋯砖胚已经成型了。”“砖胚”应为“砖坯”。“坯”和“胚”,两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坯,音pī,指未烧制加工的砖瓦、陶瓷器以及其他待加工的半成品;而“胚”,音pēi,指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发展而成。...

咬文嚼字 2024-07-11

社交新风|警惕商业隐喻和商业话语

报载,昆明有一家私人诊所打出广告:普通感冒平价输液,会员价68元。引发大量争议,很快被有关部门勒令撤除。这则广告并没有虚假宣传,68元输液的价格也颇为便宜,为什么被群起而攻之呢?原来这个广告中的“平价”“会员价”都是商业术语,由此产生了一种隐喻:这家诊所在用商业模式进行运营管理。隐喻理解是系统性的映射,不仅限于这次的输液事件,还会让大...

咬文嚼字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