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农历己巳年春,《新华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我采写的通讯《当惊马即将冲上跑道》,编辑部还专门配发了短评。作为作者的我,深感这篇通讯来之不易。
说到会议报道,编辑同志往往皱眉头,作者也感到头痛,但会议报道毕竟不能没有。在少登会议报道的同时,研究如何把会议写得让人爱看,是很有意义的。笔者做了几年新闻工作,写了一些会议报道,这里,我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能传神,眼能留情。一个好题目,等于一个人长了一双好眼睛。现在,报纸版面上精彩的题目还是少,仍有不少老掉牙的题目。“今日大寨”,就是一例。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今日大寨”不知用过多少,连个“大寨今日”都没有。1994年春天,我到阔别十五年的大寨采访,郭凤莲说:“老段写写今日大寨。”我说:“文章...
新闻报道要求快,有的很急的稿子来不及细推敲,赶时间也是需要的。但多数的消息、通讯、杂感、文章等稿子,写完后不必太急,冷几天(放起来),再修改,是非常必要的。你要知道好稿子是改出来的,不肯下功夫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不能进步的。
编辑部收到通讯员寄来的工作报告和简报的确不少(有的稍加改编的),有时很受欢迎,因为它能给报社提供大量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但是为什么见报的又少呢?这里需要弄清新闻报道与报告、简报的不同点,不能用写总结报告的尺度来衡量新闻报道。要知道,报纸的指导性在于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某地区的成绩表和功劳簿。所以,你要真想多反映你那个地方的成绩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文章,唯深耐读。今年,新闻专栏《深读》,已经走进第三个年头了,成为浙江日报一个以精品内容生产支撑媒体深度融合的品牌栏目。截至2021年4月底,该专栏共推出深度报道720期,以高质量、深阅读、快传播,逐步成为党报内容品质化...
好的选题角度才能成就好的内容,进而吸引用户阅读。对于新媒体创作者来说,切入选题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才能找准选题?今日,《传媒茶话会》继续推出第2讲《选题角度:怎么把下三路的新闻做成上三路?》。?
如何创作新媒体内容?怎样才能有10万+的阅读量?资深媒体人吴晨光以“源、流”两字重新定义了传播之道。“源”为内容创作,“流”为内容分发。10万+的点击量、100万+的粉丝量、社交链条的建立、算法排序逻辑、舆情处置方式等技巧,均包含在“源流说”体...
很多文案都有这个情况,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写得很好了,但往往去到领导或者客户那里,轻者被打回原形,重者免不了一顿骂。一般不能让领导或者客户去就文案本身的表达进行理智的讨论的话,按照我的经验,你一定是写出了无效的文案,踩到雷区了。什么是“无效的文案”...
犹记得2017年12月25日下午,我走进考场,打开试卷,看到“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则广播电视新闻稿,包括同期声等”这道题的时候,那一脸懵逼的亚子。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那是鄙人第一次知道见识广播电视新闻稿,也从此记住了“世上最长的路就是浙传的套路...
想要写好一篇新闻作品,首先我们要学会赏析优秀作品,提高新闻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写作当中有的放矢。那么在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研读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侯鸣、王松、张涛、孙晓宇、董宝森采写的《黑龙江野生东北虎进村追踪:不到半年出现数次,“大王”为何频频“下山”?》(本文来源于新华网)。
2018年,我国发生很多重大的新闻,这些选题大多是可以获得省奖的。其中一些选题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但也有一些选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就属于被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奖评委们忽略的选题。?
写好公文,需要先有充分的酝酿和准备,才能做到对整篇公文胸有成竹。在几十年的机关工作经历中,我体会,想练好公文写作本领,首先得完成好公文写作的构思。具体怎么做,推荐从以下4个“问题”入手。?
主要有: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这些内容可以在宣布开会前写好。至于出席人的姓名,会议人数不多,可一一写上。会议人数多,可以只写他们的职务作为提示;也可只写总人数。如是工作例会,可只写缺席人的名字和缺席原因。...
写材料是单位工作中最头疼的一项工作,很多写材料的朋友接到材料任务,经常是一头雾水,无从下笔。所以科学合理的“抄”是一条相对快捷的方法,但是要提醒各位的是这个“抄”不是剽窃别人文章,而是在反复学习、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吸收...
文字是党政办公厅(室)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办公厅(室)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决策参谋能力建设,对办公厅(室)同志文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那么,怎样提高文字水平呢?结合工作体会,我概括有八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