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
争论天天都有,而且愈演愈烈。老詹冷眼旁观,从不发表意见。不止一位读者,希望老詹说说。好的,那我就来说说吧。简单说,就几条。其一、张雪峰为何又火了?张雪峰何许人也,老詹并不知道。上网一查,原来,是专门给学生考研出主意的一个网红大V。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战略口号。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战略口号,如何更好地落地实施呢?01先从这一口号的字面和逻辑上理解吧!新闻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服务产品,是用来满足需求的,它包含着服务性,没有服务性,新闻本身就不成立。新闻就是为服务而生的,不产生服务的新闻是没有意义的。新闻性和服务性是新闻的...
笔者从业近20年,有一种追求始终没变,那就是非常乐意和读者分享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报道。何谓“有意义”?毫无疑问,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新闻价值观,失去了意义就丢了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同时还得“有意思”,站在受众的角度让他们尽可能在感兴趣的认同与解渴般的愉悦中接受信息内容,相信这样的友好互动是每一位媒体人向往的场景。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是...
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表现出来。今年以来,长江日报社在聚焦微感动,增强暖新闻、软新闻、短新闻,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的暖色、亮色方面,表现突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01从平凡人中发掘闪光点从平凡人中发掘闪光点,体现的是记者对战线的深耕。4月21日,《长江日报》推出报道《的姐向霞用歌曲安抚乘客情绪失恋小伙下车后向她...
在数字新闻语境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新闻价值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而对西方新闻价值观念的历史回顾与扬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新闻价值”的实践意涵和理论指向。
“速度崇拜”向来都流淌在新闻人的血脉里,在互联网、5G、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助推下,新闻行业“与时间赛跑”的特质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各种网络平台的构架让“个人被激活”,人人有了成为报道者的可能;与自媒体抢时效,也成为主流媒体“不能输”的焦虑所在。
新闻理论需要创新已是学界共识,关键则在于以何种路径和策略来予以创新。本文以新闻价值理论为分析对象,从理论化的角度探讨它的形成、演变与发展。通过对新闻价值理论过去50多年发展历程的“重访”,厘清这样一个行业用语发展为分析概念的轨迹,讨论它如何成为一个中层理论的过程,由此揭示它何以重要的原因。新闻价值理论形成于传统媒体时期,在数字新闻时代...
这道题是2020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史论的一道真题,它的难度不大,是一道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类题目,那么我们的看法最好开头第一句或是第一段就明确的表达出来,告诉老师——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形式竟然出自罗马政治家尤利乌斯·恺撒之手。欧洲各国最早的报纸名字和威尼斯铜元的名称竟然如出一辙。美国报业的开端是1690年9月25日在波士顿发行的第一份多页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
怎样克服“新闻缺钙的软骨症”?王建君新闻性作为媒体的灵魂,这个问题看来似乎是已经解决,但在企业报界中新闻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并且亟须纠偏。随意打开一份企业报,扑面而来的多是工作汇报、企业领导讲话、总结式材料的堆砌等不一而足。相反,那些用新闻手法制作出来的作品却成了镶边点缀。一些企业报尽管也按照正规媒体设置了采编机构,可报纸提供给读者...
在我们的记者队伍中,一些记者总是有写不完的新闻,而另外一些记者却常常埋怨自己所跑的口子没新闻发生,没什么东西可写。有一些记者经常能写出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报道,而另外一些记者即使是媒体安排的的采访也很难完成,将好端端的新闻题材写得一团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记者个人勤与懒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记者判断和发现新闻的能力高低。那么,...
如何增加稿件的新闻价值——给部队新闻报道员的几点建议袁金龙编者按“如何增加稿件的新闻价值”一文,结合部队报道员来稿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新闻学的相关知识,对如何提高稿件的新闻价值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所说的道理,对于其他战线的报道员同样具有指导借鉴意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了新闻的价值。部队报道员的写稿...
□本报记者赵新乐“我是一名摄影记者,工作28年,走过许多路,拍摄过许多风景,最美的风景永远在新闻的路上。”“常有人问我,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在哪里?作为军事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纸和镜头,讲好中国军人的故事,传递中国军队的声音。‘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这样的声音,来自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
(詹国枢,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深感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太伟大也太精妙了。比如说吧,意思和意义,这两个词儿,就挺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前不久,冯小刚拍电影《唐山大地震》,让人看了,地上一动,心头一震,感动得不得了。冯小刚谈拍片体会时说,我拍电影,首先考虑...
新闻性作为媒体的灵魂,这个问题看来似乎是已经解决,但在企业报界中新闻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并且亟须纠偏。随意打开一份企业报,扑面而来的多是工作汇报、企业领导讲话、总结式材料的堆砌等不一而足。相反,那些用新闻手法制作出来的作品却成了镶边点缀。一些企业报尽管也按照正规媒体设置了采编机构,可报纸提供给读者的产品有相当数量都呈现出“新闻缺钙的...
编者按新媒体时代,出版类微信公众号可谓遍地开花,在出版宣传营销战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市场厮杀中,有一些公众号吸粉能力颇强,在大学出版社排行榜、出版机构排行榜、图书公司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这些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会拥有超高阅读量?其背后有着怎样的运营机制?又有哪些传播推广策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3家多次在各大微信公众号...
消息好写,但写好难,写出有分量、能获奖的好消息更难。这不仅需要新闻记者善于捕捉新闻,更需要记者通过新闻去发现、挖掘其内在的深刻意义,并通过精心写作来提升稿件的新闻价值。《田埂上的院士风采》是一篇不到800字的消息,却在2007年全国地市党报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细细想来,此稿在采写过程中有不少心得体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采访中注重...
通讯员写稿如何提高新闻价值?回答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讲一讲——一、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宏观眼界中提升新闻价值艾丰曾说:“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情。”也有人说,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走在施工现场找答案。”都是强调新闻从业人员要视野宽阔,胸怀全局。企业通讯员虽然身在基层,身份囿于“一厂一店”之中,但也要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从宏观的视...
新闻取舍是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内容的选取和舍弃。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司马迁,主张“去其重,取可施与礼仪”,提出了编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取舍过程的思想。新闻取舍活动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新闻工作主体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优选的过程,还是一个劣汰的过程,是新闻工作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标准...
摘要:新闻创作过程是一种对人类所缺少的美的发现过程,创作主体的审美境界无疑影响着其作品的可审视的价值,而实现了新闻创作者的审美境界高度,也就实现了新闻作品的内在的美的价值。如果说新闻作者的审美意识是沉淀在所创造的新闻作品之中并形成内在潜存的美学价值的话,那新闻读者的审美意识则是积于对其美学价值的发现,而实现了新闻作品内存价值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