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在爱的呵护中成长谢族

  我顶岗实习在巫溪县通城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任教,这个班一共有56个学生。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向我介绍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基础都很差,不能以80分来要求,只能以60分来衡量。”因为学校离县城很远,所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都去了县城那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而学校的400多个学生,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者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孩子。
  然而,我所任教的八年级三班的学生,除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差以外,学习基础也是全年级最差的。该年级还有其他两个班,由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组成,相比较来说,三班就是名副其实的“差生班”了。这个班的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而且还有不少的“问题学生”,老师们对这个班的印象都很不好。有的老师说这个班的学生不听话,有很多学生不交作业;有的说这个班的学生很笨,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清楚……他们真的是不听话,真的就那么笨吗?我带着很多疑问走进了这个“问题”班。
  当我踏进这个班级的时候,首先发现的就是同学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大多数学生里面穿一件衬衣,外面就只有一件很薄的外套,孩子们冷得发抖,不少都在咳嗽。他们头发乱蓬蓬的,皮肤很黑,没有这个年龄应有的光泽。然而,在这一张张黝黑而又稚嫩的脸上,闪动着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非常明亮。在这些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那是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经过了解,我知道了这里的绝大多数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只有二、三十元,他们在学校是吃不起肉的,只有每周周末放假后才能回家稍微改善一下生活。他们回家最远的要走10个小时的山路,最近的也要走3个小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出门打工去了,家里面只留下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有的孩子甚至已经有十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
  我接手的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我的母亲》,写的是胡适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第一单元的“综合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母爱的话题。于是,我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次关于母爱的大讨论,这也是一次变相的家访。在讨论中,我了解到班上有8名学生是单亲家庭,有一个学生的父母均已去世,所以在开始讨论的时候,我是从自己说起的,因为我的父亲也在前几年去世了。我想,这样
  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而《我的母亲》的作
  者胡适先生,在他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14岁时母亲也去世了。我通过自己的经
  历和课文内容来教育和激励我的学生,人
  生的路不是父母替我们走,人生的坎坷需
  要我们自己去面对,我们应该坚强起来,
  相信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
  到。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
  在我让他们写自我介绍的笔记本上留言:
  “我会记得老师的话,相信自己不会比其
  他(有父母)的孩子差”。以前不交作业
  的学生也都变得主动起来,还有些学生主
  动写了作文拿给我看。
  山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不同,他
  们回到家里既不是“少爷”也不是“千
  金”。他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作业,还要
  分担家务、做农活。我也是在农村长大
  的,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在他们稚嫩的肩
  膀上,承受了比其他的同龄人更多的压
  力。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父母都不在身边,
  他们长年缺少关怀和照顾,有的同学甚至
  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过母爱,以至我叫他们
  写关于“母爱”的作文时,他们都无法动
  笔。一个学生曾经问我:“作文可不可以
  写父亲,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母亲就离
  开我了。”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在感到心
  痛的同时,也深刻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教师
  的责任。
  这些学生并不是不听话,他们只是
  缺少了一份在这个年龄不可缺少的关
  爱,他们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的压力;
  他们也并不笨,拥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
  你能说他笨吗?如果我们“传道授业”的
  老师能够对他们多一份关爱,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能够用我们最真挚的爱去教育学生,能够用我们最宽容的爱去理解学生,用我们最无私的爱去启迪他们心灵的智慧,那么他们也能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