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2月22日,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为期一天的教师培训。培训分别由教务处处长康美娥同志,院长宋兴航同志和常务副院长王余亮同志完成。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其中,康处长主要对她上学期参加的精品课程培训内容向在座教师进行了介绍。她指出,进行精品课程培训的专家有山西省高教处张正义处长,山西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聂嘉恩主任委员,山西省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周晓明院长以及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赵丽生副院长。康处长重点对聂嘉恩主任委员的《山西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和周晓明院长《评审精品课程标准解读》进行了详细讲解。这对我院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具有积极的意义。王余亮副院长就教师专业化和大学教师观问题与在座教师进行了探讨,他详细分析了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指出教师要走专业化道路,引导我们教师要在教师专业实践过程中努力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并着重强调了大学管理者要树立正确大学教师观的重要性。这不仅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而且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想深度。
而宋院长就教育话题从如何理解教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从事教育以及为了教育要加强学习四方面对学院教师做了一次精彩的培训。这大大有利于我院教师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为了便于我院广大教师更好地学习,我们特将宋院长的培训讲话内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教育”的话题,也谈谈我对“教育”的认识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如何理解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对教育有明确的定位。“教育”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学育人”,但这并不全面。教育的内涵博大精深,教育的外延异彩纷呈,教育已成为教导和培养人的专用名词,每个人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已成为亿万青少年成才的平台,而教育工作者由此变得神圣而伟大,社会已形成共识: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在社会上就必然要接受教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英国思想家洛克说:“我们日常所见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所受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在教育界,有教育三源论之说,这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属于学习、吸收型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关键阶段。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因此,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传授给学生知识,并教会他们做人,应该感到“幸甚之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其中包含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如“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说立志要高远,要以道(教育)为志向,行为要依据德行,依傍于仁的内在修养,活动于六艺(在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知识学问才能渊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像孔子先生那样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
接下来谈谈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在教育内涵上是一致的,二者只是投资方向上的不同。民办教育是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办学,而公办教育则是完全由国家政府来投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民办院校普遍缺乏资金,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上可能会不及公办院校,但这并不是说民办教育就不如公办教育,著名的黄埔军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它们的办学条件在当时也较差,但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由此看来,我们从事民办教育不仅不应该感到自卑,相反应该感到更加光荣,因为民办教育为国家分忧、为国出力,在节省教育经费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有用之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办“私学”, 奉行“有教无类”方针,便出现了平民也可以入学的民办教育,由此孔子也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民办教育始终是以“私塾”、“书院”为主体在支撑着。民办教育真正开始发展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如今,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昂头挺胸,阔步向前,共同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要明确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一种对教师的最高褒奖。概括地来讲,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是人类新生代的培育者,是各类人才的造就者。
具体说来,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可以从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教师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移植者、选择者、改造者,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教师是新型劳动者的培养者,对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有重大作用;
第三,教师是各种精神财富创造人才的造就者,对社会精神文明财富的生产与再生产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教师是社会变革理论的提供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关于教师的地位问题,在古代,教师被人们称为“臭老九”,地位低下。而今日,在西方国家,教师、律师、牧师和总统的地位是同等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也逐渐盛行于社会。法国思想家、革命家卢梭说:“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
第三,怎样从事教育。
怎样从事教育,怎样做好教育,怎样才能投身教育,我们要做到“五心五启”。
“五心”指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精心。爱心,是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热心,是指要有为教育奉献的精神;诚心,是以诚相待,诚心诚意帮助人的过程;耐心,是指不能放弃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心是指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五启”指启蒙、启示、启发、启迪、启明。启蒙,也就是要入门,要唤起对知识的萌发;启示,是告知如何;启发,侧重于领悟;启迪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启明就是要走向光明。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这就对如何从事教育做了较为准确、全面的概括。
第四,为了教育,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学习。
毛泽东说过:“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想不必过多强调,关键是我们要认真落实学习这项任务。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得喝十杯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那么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小,学生会变得不爱听讲,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最终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增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修养,要诚心诚意、满腔热忱地对待学生。
在《论语》中, 也有许多是论述学习的,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这些都是要告诫大家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最后,我送大家“四毋(勿)”,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是指不能凭空臆断、臆想,“毋必”是不能绝对地肯定,“毋固”指不要拘泥、固执,“毋我”即不要自以为是。希望我们兴华学院所有教师都能再接再厉,勤奋学习,不辱使命,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