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是他们,不平凡的也是他们——青年志愿者,做了不悔的青春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让更多的人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因为这个选择,让奉献之花在更多的地方绽放;因为这个选择,让更多的人得到了关爱与温暖;传递着爱心的接力,他们无怨无悔,只为一份纯粹的快乐——志愿服务!
——题记
2008年3月9日,仰恩大学青年志愿者先锋队举行新队员注册大会,又有196人领到志愿者资格证书。每人若只按48小时计,服务时间共达9408多小时。从2002年志愿者先锋队成立至今共有919人注册,服务时间累计超过44112小时。在这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背后,包含了志愿者多少辛勤的汗水和付出,这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这一支队伍他们传承雷锋精神,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拼搏奋斗,造就了一支充满青春爱心,自愿服务的团队。在学校和马甲镇周围,都有志愿者活动的身影,他们将精神文明之光播洒到每个角落。
在马甲镇,他们开展了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志愿者身体力行,在每个月的第三个周日,他们穿着红色的志愿者服,登上风景旅游区仙公山,手里拎着垃圾袋,猫着腰,拿着扫帚、簸箕等,清除扔在山上路边的垃圾。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过路行人见了,都投来赞许的目光。有村民说:“你们这么辛苦,垃圾拾了还会有人扔,不是白费功夫吗?”队长王磊同学坚定地回答:“只要能给这里带来暂时的洁净,也是值得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志愿者先锋队弘扬中华民族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们本着爱心,照顾马甲镇敬老院的老人们。每当他们来到敬老院,都受到院长和老人们热烈的欢迎。虽然他们只是和老人们聊聊天,陪他们下下棋,帮他们打扫卫生等等,但往往最真挚的感情就融化在最简单的话语中和平凡的事情上。他们主动地找院长了解老人的嗜好、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和老人们沟通。他们明白:老人们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关怀。重阳节,他们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听他们讲述过去时代的故事,聊他们那个时代的英雄,谈他们年轻时的理想,感受他们曾经的快乐与追求。有位老人曾拉着志愿者的手,叙说着他内心的感激:“真的很谢谢你们这群孩子,有你们的陪伴,我们老人不感寂寞。”说着,老人拿出他珍藏的围巾:“瞧,你们送的围巾我都舍不得戴。”一番话,把在场的志愿者们都弄哭了。他们知道,这不是一条围巾所包含的简单物质意义,而是在他们和老人们之间,已经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浓浓亲情。
志愿者的服务活动都是自愿的,而且是长期坚持的,在青春的道路上,他们做了自己不悔的选择: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也奉献在平凡和细小的事情上……如果这些日常的事情就是简单的生活,如果那些平时的关心就是细腻的情意,那么在志愿者心中一直秉承着的服务精神就是一种不平凡!
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也是现在的志愿者服务日。虽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没有亲身经历那火热的气氛,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理念一直萦回在每个人的心里。雷锋精神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面旗帜,当代志愿者活动是雷锋精神的延伸与发展。虽然学习雷锋的形式与名称和以前有所不同,如帮助别人做好事叫志愿服务,但雷锋精神的本质在志愿者先锋队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中得到传承、发扬与光大。
志愿者的志愿行动就是在学习雷锋的基础上形成的:雷锋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中国人,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雷锋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典范。自从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雷锋精神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有影响的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已经跨越民族、跨越时代,为整个进步人类所关注。尽管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观念在变化,但是雷锋精神在青年志愿者心中延续着。基于爱心的呼唤是最深层的呼唤,处于志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服务他人的行为是最高尚的行为,奉献者的语言是人类最易沟通的共同语言。志愿者传递着爱与真诚,用他们的青春呵护着每一丝希望和每一个梦想,他们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不希冀每个人都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求做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我们自己,也为整个社会。(05会计2班 陈馨)
-
第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