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广东工业大学报》 - 第123期

我校办学声誉不断提升

  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总有一个心得,那就是性能好的产品必须是:第一是要有好的原材料,第二是要有精密的生产加工流程,第三是面对市场适销对路。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等院校,道理也是一样的。要有优质生源,明确的培养目标,规范的培养过程,高质量的毕业生,建立企业用人效应反馈机制等。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受益于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广东省的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全方位构建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连年96%以上,居广东高校前列位置。社会声誉好,每年高考招生深受考生的追捧。广东工业大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出现招生热、培养质量高、就业好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高校与企业不同的是,企业要得到好的原材料可以在市场主动得到,而高校要争取到好的生源,必须以自身的办学声誉争取到优质的本科生生源。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考生中,都有重要的一席之位。2004年大学城校园启用以来,招生数翻了一番,在报考我校的学生中,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相比始终在1.6~1.8:1,录取的新生中有12.26%的高考分数超过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校的外省生源覆盖全国24个省市,90%以上的外省生源新生高考分数超过当地第一批重点本科线。
  有好的生源必须有标准化的培养过程和多样化的培养措施与之相适应,才使学生全面成才。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加强基础,拓宽面向,灵活方向,强化应用,注重素质”的思路构筑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按学生基础的不同实行基础课程分级教学、分类培养,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项目实验课、特色实验、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以产业实际课题研究为载体,依托产学研基地或科研实验室,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等形式,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等措施,从而保证了我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如设在我校的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重点实验“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2007年接纳了李顺毅等9位同学参加王钦若教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课题,完成了“胜利油田石油平台三桩腿PLC伺服控制”、“胜利油田平台升降过程水平控制”等9个相关课题。实验室精良的实验装备为本科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提供了实验平台,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控制技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谢奕昌等三位同学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的好成绩。
  高素质的毕业生必须由人才市场加以定论。几十年来我校毕业生的表现证明:广东工业大学具有“坚毅、进取、务实”的精神,能面向基层、扎根基层,“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普遍为学校树立了信誉。据《广东省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90-2004年的15年间,学校本科毕业生人数占全省本科毕业生总数的8.82%,有约88%的毕业生在广东工作,其中在珠三角八个主要城市工作的占72.7%。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广东省前列。就业率是2004年为96.43%,2005年为97.73%,2006年为97.3%。
  学校从1958年至2007年,培养了本科生58597人,多数服务广东省本土,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很多用人单位连续多年一直录用我校毕业生,如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等,这些单位既是我校长期的实习基地,又长期接受我校的毕业生,已形成长期的互利互惠的友好关系。经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统计的优良率是:基础理论知识85.98%,专业知识74.49%,专业技能73.01%,人文社会知识71.55%,诚信度87.55%,组织管理能力71.42%,团队协作能力86.35%,语言文字表达能力79.9%,分析解决问题能力85.57%,外语水平76.20%,计算机掌握程度77.29%,创新能力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