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357期

以“十七大”精神 统领和谐学院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精辟地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二级学院是直接承担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基层组织。因此,构建和谐学院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一、构建和谐学院,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和谐学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谐与发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辨证统一关系。以和谐促进发展,发展创造和谐,和谐与发展是物质运动过程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和谐学院,既是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一种协调状态。外国语学院重视和谐学院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成就达到了历史新高。从学科建设看,成功申报了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被列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从本科教学看,坚持特色办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搭建外语教师培养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实、口语好、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外语教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给予了很高评价;从科研看,2007年取得了国家社科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四项的可喜成绩,同时获得多项省部级成果奖;从学生工作看,连续几年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运动会、歌咏比赛、国内外外语专业大赛中获奖。
     二、构建和谐学院,必须确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构建和谐学院,文化是灵魂,价值观念则是文化的核心。确立引导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价值观念,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回顾总结45年来办学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成功经验,外国语学院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学院哲学,“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学院精神,“团结和谐、严谨敬业、勤奋乐学、创新超越”的学院作风,“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和同胞服务而走出去”的座右铭,以及“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学科带动、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这些展示学院文化的宣言,绝不是形式主义化的口号和标语,它正在内化为师生员工的信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学院共同的价值观念。
    三、构建和谐学院,必须建立一支和谐向上的工作团队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学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学院的构成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有一句名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留住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可见,人及工作团队的重要性。建立一支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就是要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构建和谐工作团队,一是建立一个和谐干事的领导班子,发挥领导班子在构建和谐团队中的模范表率作用。二是带出一支好队伍,使其成为凝聚力向心力强、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三是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即“小三通”和“大三通”。所谓的小三通是:院长书记之间的无隙沟通,正职副职之间纵向的相互沟通,班子成员之间横向的相互沟通;所谓的大三通是:党政之间的相互沟通,干群之间相互沟通,团队全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为确保沟通系统的良好运行,团队沟通的意识需要不断培育与强化,团队沟通的渠道和系统需要经常检查维护。团队全方位的沟通是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保证。
四、构建和谐学院,必须协调好内部各种关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构建和谐学院不是否定矛盾,消灭矛盾,而是承认矛盾、协调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要构建和谐学院,必须正确认识矛盾,妥善协调处理好内部各种关系。
党政关系。在学院层面,这一直是引人关注的关系,党政关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着班子的团结与和谐。处理好党政关系的关键是院长和书记处理好关系,要求党政两个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舍得名利私欲,胸怀坦荡、理解宽容,公平、公正,情事分开。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达到思想认同、工作和谐。
    正副职关系。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正副职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弱化,而分工合作、平等协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正确处理正副职之间的关系,一是必须在领导班子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明确的职责分工;二是建立一个正职督促指导,副职请示汇报的双向沟通机制;三是正副职领导要加强个人自身修养,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同志式亲密关系。
    干群关系。处理好干群关系,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师生员工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学院工作的第一要务,让每一个师生员工都能够分享到学院发展所带来的喜悦和快乐;要牢固树立公平、公正的思想,讲原则、讲民主、讲程序,反对个人主义、强权政治;加强阳光学院建设,增加学院层面工作的透明度,尊重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党的原则,守得住清廉,抗得住诱惑,拒得住腐败,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政绩观。
   利益群体关系。我们虽然并不存在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但在社会组织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些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诉求。正确处理好这些利益群体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民主、沟通以及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实现和谐的目的。
    五、构建和谐学院,必须建立健全与此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社会组织为了组织和管理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组织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例、规定、意见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没有制度就没有一切,和谐学院应该是制度健全并完善的组织,这是组织达到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同向运转、实现共有目标的必要条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制度使学校像钟表的自动装置一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并陷入混乱状态。”
    建立健全和谐学院的规章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度是由人制订出来,又用于约束人的行为。人可以被动地接受它,也可以主动地适应它。要使人与制度和谐相处,在学院,就是要坚持以师生员工为本的原则。
建立健全和谐学院的规章制度,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的原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院的中心工作必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因此,与时俱进地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创新,是构建和谐学院的必然要求。
    建立健全和谐学院的规章制度,必须坚持民主协调的原则。规章制度不是管理者为了规范师生员工行为而制定的死框框,而应该是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扬民主,让所有与制度有关的人都参与讨论,从而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样有利于规章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学院和谐度的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学院,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构建和谐学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