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287期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40多个年头了。2008年3月5日,当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来临时,全国各地又现许多“活雷锋”,人们慰问敬老院,走上街头清扫纸屑,提供义务咨询服务……依然是这些传统活动,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我们到底该如何学雷锋?这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一:3月初,重庆各福利院为了不影响福利院老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对“一日雷锋”均予以委婉拒绝。往年的这一天,到福利院学雷锋的人是一批接一批,被子反复叠、清洁反复做,敬老院老人的头发一天就被梳了七八次。
  主持人:对于“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现象,你有何看法?
  教师A:这个要分两方面来看。首先,学雷锋是社会的一种导向,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这种正面的导向,无论它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只要是正面的就应该肯定、提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往往我们所提倡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我们提倡学雷锋已经有很多年了,按理说全民学雷锋的热情应该一年比一年高,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房矗(06级):实际上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从来没彻底的渗透过,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雷锋就是在三月里做做样子。毕竟真正能达到雷锋境界的人很少,而愿意做的人也不会张扬。
  教师B:这是一种形式化的学雷锋,是畸形的,只注重形式,导致本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变了味。尤其是那些中小学生,他们没经历过雷锋的时代,对雷锋精神实质不了解,每年千篇一律的学雷锋活动会让他们对雷锋的精神实质产生误解,认为学雷锋就是慰问敬老院、扫大街而已,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张同学(05级):我同意这位老师的观点,每到三月,媒体关于“学雷锋”的报道剧增,且大都是扫大街之类的形式活动,对大众产生一种误导。
  黎佳(07级):我觉得这种现象是片面的,不具有代表性,我们身边虽然有这种打着学雷锋的幌子利己的人,但现实中仍然有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做着“活雷锋”。
  案例二:南京一男子彭宇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且被判赔偿老太太45876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对此,有人惊呼:“这世道,还敢学雷锋吗?”
  主持人:“彭宇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你怎样看待此类事件,它们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A:对于这件事,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为彭宇鸣不平。但客观地讲,案件双方都没有可靠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彭宇拥有的不过是社会公众的信任与同情,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楚。但这个案件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应该引起重视,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案件导致他们在帮助他人时犹豫。
  新南(网友):我觉得这样的事件毕竟是少数,是特例,至少我不会因此而不去帮助别人,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教师B: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案件出现正是雷锋精神淡化的体现,雷锋精神淡化,学雷锋的人越来越少,做好事的人才会被怀疑,这件事会让那些献爱心的人产生一些顾虑。
  张同学(05级):正如两位老师所言,这类事件肯定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当人们的情绪平复下来,就能理性的面对,我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太太摔倒而置之不理,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主持人:今年3月5日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志愿者走上街头助人为乐却遭拒绝,对此你又如何看待?
  吴同学(07级):我认为遭到拒绝是一种必然,我们从小就被家人叮嘱千万不要轻信别人,试问我们如何会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呢?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李孝玉(07级):吴同学有点偏激了,如果是我被拒绝我肯定很郁闷。但我还是会继续伸出我的友爱之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才导致这一现象,你只有表现出你的诚意才能击破人与人之间的坚冰,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雷锋精神才可以发扬光大!
  教师B:我觉得这些人拒绝得有理,因为有的志愿者未必是真心想帮助别人,只是在走形式,不然为何只选3月5日这一天,难道其它的日子不可以学雷锋吗?可见学雷锋还没有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雷锋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倡!
  主持人:每到三月,“学雷锋”的口号随处可见,但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学雷锋”?
  教师A:我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向善,社会是人与人共处的社会,在这里人性向善是科学的。雷锋的精神正是遵守规范的体现,同时也是传统的道德观,这种精神是永恒的。在新时期如何学习雷锋是一个新课题,但无论如何学,向善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也不应该改变。
  老师B: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不一定要在三月,要将学雷锋融入到我们点滴的生活中去,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来,让它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如果每个人都将学雷锋放在心上,那和谐社会的建立就指日可待了。
  吴同学 (07级):雷锋精神的实质,我觉得应该是爱心,学雷锋不仅要从娃娃抓起,大人更要起好带头作用,要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教育他们要有爱心,要相互信任,只有每个人都怀有一颗爱心,学雷锋才算学到家了。
  新南(网友):现如今,我们应该把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对照,只有在尊重社会现实,了解别人是否真正需要帮助,而且与个人利益相吻合的基础上,雷锋精神才能放出美丽的光芒,雷锋精神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小娟(06级):说实话,雷锋精神一直被不断地简化,尤其是“活雷锋”这个词的出现,标志着雷锋精神彻底浓缩的开始。我认为雷锋不仅仅乐于助人。他还感恩,他感谢党给他新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欠缺的。他做事认真,但不抱任何功利性。如果我们仅将雷锋精神局限于助人为乐,再高尚也被挖空了。
  黎佳(07级):我同意小娟的看法,雷锋身上的很多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他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作为大学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生活在上个世纪,他的行为规范符合那个时代的准则,我们如果照搬雷锋当时的一些做法,当然不合时宜,但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它凝聚在雷锋心里,体现在他的思想作为上。学习雷锋,我们何不把形式的“一日雷锋”化成每天的“一刻雷锋”。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扶一把,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记者 张钟月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