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45期

柑桔研究所发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优势 协助灾区恢复生产

    本报讯  今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恶劣天气给柑桔种植带来严重影响。灾情牵动我校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心,柑桔研究所积极发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优势,选派科技人员深入一线灾区开展灾情调研和科技服务,提供抗灾救灾科技信息,协助灾区政府和农业部门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推进春季生产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早在去年9月的中国柑桔学会2007年年会期间,研究所钟广炎研究员等在与产区同志座谈时就提出2007年冬季、2008年春季,柑桔主产区可能会遭受冻害,希望产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冻害的预防工作。去年11月1日,研究所主办的“中柑所在线”网站发布了邓烈研究员撰写的《柑桔冻害预防及冻后补救措施》文章;钟广炎等还专程赴陕西城固、四川眉山等地作了预防柑桔冻害的专题讲座。从目前两个产区反馈的信息来看,预防措施对减轻冻害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灾情发生后,柑桔研究所领导和专家更是迅速行动起来。我校副校长、柑桔研究所所长周常勇及时向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办公室汇报了重庆及四川等周边主产区柑桔冻害情况,并于2008年1月底在重庆市柑桔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与产区领导和主管部门进行了减灾、恢复生产的座谈。研究所专家随后专程赴重庆忠县、四川泸州、邻水等地了解灾情。
  为帮助柑桔产区做好防冻或冻后减灾工作,研究所主办的“中柑所在线”网站及时设置“柑桔冻害预防及冻后补救措施”专题,刊载该所专家撰写的《当前冻害对我国柑桔产业的影响及应急措施建议》等实用技术文章,受到灾区的欢迎并大量点击。
  2月12日,根据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拟定的《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关于农业救灾恢复生产春季行动方案》,周常勇所长迅速召集该所岗位科学家和相关专家制定了《落实〈行动方案〉实施细则》和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柑桔所落实‘行动方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岗位科学家、相关试验站站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的4个专家工作组,分赴重庆、四川、贵州和陕西等省(市)开展科技抗灾救灾。16日至19日,以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钟广炎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工作组,奔赴四川金堂、眉山、浦江、荣县、江安、长宁、纳溪等县,开展冻害调研、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抗冻资源筛选、病虫害防治与监控等工作,为减灾和春季生产提供技术服务。14日至21日,彭良志研究员赶赴江西赣州调研灾情,协助当地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
  2月18日,该所召开科技救灾和春季生产科技服务动员会议,决定从2月中旬至3月上旬,以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为组长,相关科技人组成4个专家工作组分赴重庆、四川、贵州和陕西等省(市)灾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现场咨询和操作培训,发放相关技术资料,解决目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据悉,柑桔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南方果树》、《中国果业信息》两刊也将从2008年第2期起,刊登冻后减灾方面的实用性文章,以指导抗灾救灾和春季生产工作。
又讯  为落实邓秀新院士拟定的《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关于农业救灾恢复生产春季行动方案》和我校柑桔研究所制定的《柑橘救灾恢复生产春季行动方案》,结合重庆市柑橘非疫区建设项目的实施,2月29日至3月2日,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重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总站及我校植物保护学院联合举办了“重庆市农业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暨柑橘非疫区建设管理培训会”。
  本次培训由病虫害防控功能室主任、重庆市柑橘非疫区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我校副校长周常勇研究员组织召集,植物保护学院王进军教授负责实施。培训主要包括冰雪冻灾后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测与防控技术等内容。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近百名植保植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此外,3月1日重庆市正式施行《重庆市柑桔非疫区建设和管理办法》,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该办法宣传活动。3月2日,与市农业局农计总站一同在南区樟树林举行了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柑桔研究所、植物保护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