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1951年11月的一天,作为天津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我接到组织通知:代表天津市学生去北京开个会。我当天离开学校,到达了天津市委学生党委会。得知此行任务是向中央领导汇报天津市学生的情况,我立即着手进行准备,晚上向市委书记兼市长黄敬同志作了汇报。黄敬同志并未多加补充,就让我第二天清晨乘车去北京了。
第二天下午,我在高教部副部长钱俊瑞同志陪同下到达中南海周总理的办公室。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及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等。五点多钟,周总理开完另一个会后,来到了办公室。他一进屋,先亲切地和到会的人一一握手,并询问了来人的单位。周总理诚恳地说,我今天请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同志来开个调查会。因为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想改善一下学生的生活。接着,周总理直接向我们问道: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怎么样了?每天每个学生消耗多少粮食?多少盐?多少油?多少菜?能合多少“卡路里”?每个学生一年要穿多少件衣服?几双袜子?
几双鞋?花费多少零用钱?学生中的常见病有哪些?发病率有多少?……总理问得非常仔细,对我们的回答却并不忙于作结论,总是引导在座的人反复研究、分析,直到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大多数人都比较满意时,总理才记到笔记本上去。可以看出总理对调查研究是非常认真的,报着去伪存真的态度,这无疑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当总理问到大学生中的常见病时,他结合自己当学生时的经验强调说:一个学生吃一顿饭,一定不少于20分钟,这样才能做到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可以少得胃病。总理要我们回到学校后,一定向同学们很好地宣传保健常识。总理对我们大学生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啊。
晚上7点过后,有人端来一杯牛奶和一块糕点给总理,并说下一个会议的人都到齐了,就等总理了。这时总理才说,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对不起大家,不能陪大家去吃饭了。他指示来人带大家到食堂去吃饭。
离开了中南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总理相处的两个小时,是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两个小时。作为我们国家的总理,他心怀全局,日理万机。对于工作,他是这样大公无私和忘我,在工作中只要碰到问题,就马上严肃认真地去调查研究解决。周总理是多么伟大,对人民的事业又是多么忠诚,对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又是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回到天津后不久,国家就作出了提高大学生助学金的决定,我知道这是总理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这次中南海与总理相见的两个小时,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也是一次难忘的学习过程,对于我的一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介绍:李长新:1953年天津大学机械系毕业,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工作,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