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23期

魅力三峡大爱永恒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依稀记得是从李白的这首诗里知道了三峡,小学老师告诉我们白帝是三峡旁边的一个地名。

穿过宽阔平坦的江汉平原,地势渐渐变得陡峭,车子吃力地爬行在蜿蜒的山道,终于,三峡就在眼前。两岸连山,重岩叠嶂,碧水东流。

万里长江,穿过无数高山深谷,浩浩荡荡,从四川盆地向东奔泻而去,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在万山丛中奔腾而过,形成了雄伟、壮丽、险峻、惊人、也是整条长江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三峡。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述前人描写三峡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把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峡内激流翻滚,惊涛拍岸,宽谷地带又有富饶的村庄、翠绿的梯田,把三峡装点得生机盎然,汇成了一条绚烂多彩的百里画廊。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近200公里。

历史上三峡地区地形闭塞,群山环抱,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走水路是当时交通运输的最佳途径。三峡流域多急流险滩暗礁,只能靠纤夫牵引船只才能安全通过危险区域,艰苦环境让他们群体劳作。千百年来,无数纤夫们行走在峡江之上。船靠它们的帆和桨是无法逆流而上的,只有靠纤夫奋力拉船,在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一条蜿蜒的小路,纤夫们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将物资运进四川盆地。今天的三峡因为机电船的出现,纤夫的身影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但是他们所体现的坚韧不拔之精神传续至今。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的三峡移民。三峡大移民,一部雄浑的史诗。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从 1992 年到 2018 年,移民搬迁建设长达 26 年,百万移民将故土永远留在了身后,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一座历史丰碑,三峡移民就是托起这座丰碑的基石。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让中国人习惯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听惯了家乡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的白帆,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族大业,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出峡江,在全国各地再建家园,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峡江人的付出,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居乐业。

今天,回首三峡沧桑岁月,一幕幕三峡移民告别故土、抛家舍园的动人情景,一幅幅屈乡儿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恢弘画面,像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在我们心中涌动。

三峡,一曲中华儿女波澜壮阔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