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4期

要工作更要健康


  对博士生导师的英年早逝,大家无不扼腕叹息。叹息之余,我们需要的是进行反思,健在的人应注意些什么?
  据我们观察,我校有较多的中青年教师缺乏或忽视基本的健康常识,有悖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的吸烟熬夜,只埋头教学科研而不屑于必要的运动;有的过量饮酒,进食高脂肪餐,过早出现腹型肥胖,体重指数超标。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循环医学的大量数据已将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列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在临床上已确定的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高血压,只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就可以逐渐矫正;而高血脂和高血糖,只要定期到医院查体,就能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一些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年轻抗病,从不检查身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有在患病时才到医院检查,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忘记了“防”重于“治”的基本常识。
  上述种种不良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有很多甚至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种下了隐患,更有甚者,已经患病还不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自己买点药吃应付了事。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工作忙,但再忙也不应忘记健身,须知没有好的身体,教学科研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是基本的辩证法。仅仅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防止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过早发生。
  综上所述,大家在悲痛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从中接受一些启示。从怎样有利于健康的角度,写一首打油诗,供中青年教师借鉴:
  生活方式要改变,首先戒烟意志坚;饮酒适量要有度,不喝才是最好的;有氧运动常坚持,每周至少两三次;运动不必拘形式,早晚散步也可以;饮食起居应有时,不要熬夜或过劳;暴饮暴食应避免,膳食合理最重要;做到这些还不够,每年别忘查身体;发现问题早治疗,不误科研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