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浙江教院报》 - 第206期

母爱是一沓纸

  有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相依为命,他们住在一间矮小的平房里。
  母亲用她全部的爱来抚慰她那失去了父爱的孩子。每天天蒙蒙亮时,母亲便起床为孩子做饭。为了孩子能像别家小孩一样健康成长,母亲每天为孩子煮一个鸡蛋。家里穷,母亲得外出给别人家洗碗洗衣服,做短工维持家里的开销。
  小孩每天只能孤独地待在家里,幸好,还有两只每天下蛋的母鸡陪伴着他。
  渐渐的,孩子长大了。
  某一天,孩子决定离开母亲,到外面闯一番事业再回来孝敬母亲,可是他又怕母亲不同意,便趁母亲出门干活的时机,离开了。
  离家前,孩子用他从山上挖野菜换来的钱买了一篮鸡蛋。他知道母亲累了,瘦得皮包骨头了,该多吃点鸡蛋,每每看到母亲工作回来瘦骨嶙峋的疲惫背影,他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痛苦。
  晚上,母亲回来了,当她看到破旧的桌子上的一大篮鸡蛋时,什么都明白了。
  其实孩子可能忘了,在他才两岁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他小小的身体呕吐不止,高温不退。母亲背着年幼的孩子到处求医问药,可是,谁都无法说出这种怪病的来龙去脉。有人劝母亲还是早点改嫁吧,别被这个孩子拖掉了一辈子的幸福,更何况这孩子得这种怪病。
  母亲没有放弃,她背着孩子走了不知多少路,求了不知多少人,终于一位老中医把孩子的病治好了,但老中医同时提醒她,其实病根还没有除,孩子的身体很弱,在18岁前,最好别让他干费体力的活,也别让他受刺激,要不然,病会复发的!
  母亲带着孩子回到了家,又开始养家糊口的生活。
  虽然忙碌,疲惫,艰难,但有儿子在,母亲的心便是暖的,她觉得很幸福。
  孩子出走这年,是16岁。
  母亲心急如焚遍地寻找着儿子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寻找如同大海捞针般艰难。有人提醒她写寻人启示,由此,母亲开始了她的另一种生活:贴纸寻子。
  孩子在外面发展得很快,由于踏实肯干,很快在一家家装公司站稳了脚。
  一年后,西装笔挺的孩子回来了,他买了许多补品,他想好好孝敬他的母亲,把母亲接进城。
  家门口围着许多乡亲,一具红漆棺材与周围的白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棺材旁放着一张扩大了的黑白照———那是他的母亲。
  孩子没有哭,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或许由于过度的悲伤,他没能哭出声来,他跌跌撞撞地走到棺材前,想见母亲最后一面,乡亲们帮他打开了棺材盖。
  母亲比他走时更显得苍老和瘦弱了,瘦小的身躯寂然地躺在里面,脚旁还放着一沓白纸。有人告诉他,自从他走后,母亲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用来买写寻人启示的纸,最后把那篮鸡蛋也卖了,换来了一箱白纸,不知疲倦地到处贴寻人启示,直至去世。
  母亲是活活饿死和累死的啊!
  孩子的病并未复发,然而母亲死了。是母亲用自己的命延续了孩子的寿,乡亲们都这么说。一沓白纸,随着母亲进棺入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