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22期

剪出生活的精彩



叶俏瑜剪纸作品


  ++++11月12日,我校首次主办“个人剪纸作品展”,东校区14号教学楼前20多块展板上的60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过往行人。这些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全部来自文学院汉语文学1041班大四学生叶俏瑜之手,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其实叶俏瑜从来就没有专门学过剪纸,这些作品全是她凭借自己的爱好,自己琢磨着,“瞎折腾”出来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浙江姑娘叶俏瑜从小就对一些带有传统色彩的图案很感兴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堂美术课上,叶俏瑜看到老师用大红的蜡光纸剪出一个漂亮的红双“喜”,一下就对剪纸着迷了。回到家,她依葫芦画瓢,按老师讲的方法凭着印象剪起来。经过反复试验,两个小时后,居然成功了。从此,小叶俏瑜多了一个爱好———剪纸。闲暇时,她会拿出小刀片试着将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剪或刻出来。
  由于经常“操练”,叶俏瑜的剪纸水平日渐提高。读高二的时候,她的姐姐结婚,叶俏瑜连夜剪了“喜鹊报喜”、“鸳鸯戏水”两对窗花,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姐姐、姐夫,可把他俩高兴坏了。
  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令叶俏瑜十分充实。去年5月,学校举办第三届科技文化节。听说这次文化节里有手工艺作品展,叶俏瑜想露一露自己的“手艺”。为了结合剪纸这门传统艺术的特点,她特意剪了“花旦”、“老生”、“十二生肖”、“红福字”4幅作品。作品一展出立即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并获得手工艺作品一等奖。这次成功的展出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大大增强了她想在毕业前期举办一次个人剪纸作品展的念头。当叶俏瑜鼓起勇气走进校团委办公室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们都大加赞赏:“这可是首次民俗作品展啊,我们大力支持。”
  可是要办展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前那些简直都是小打小闹,很随意,如今既然决定搞展览了,就得正儿八经地开始着手准备,把展览搞得像个样子。
  于是,7月的学校一放暑假,叶俏瑜早早地回到家,开始准备自己的作品。无论是花旦老生,十二生肖还是花鸟侍女,奥运福娃都是自己精心挑选。从颜色到材料,从整体构思到局部细节,从排序到装裱无一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7、8月的天酷热难耐,如稍不小心把汗水滴到剪纸上,那这一张就算报废了。为了让俏瑜能顺利地完成作品,父母还专门为她买了一台空调。在这两个月里,从早到晚,叶俏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剪纸世界里,除了和纸交流,几乎与外面世界隔绝。
  当时,一些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的高中同学纷纷来找她玩,都被叶俏瑜一一委婉拒绝了。她的一个“死党”后来发现她天天躲在家里做剪纸,拉着她的手说道:“看你这么辛苦的赶工,我下次都不敢来打扰你了,因为觉得我来是在耽误你的时间。”
  11月12日,叶俏瑜精心准备两年之久的“福满神州”剪纸作品展终于揭开面纱,与大家见面了。此次展出作品共65幅分四个篇章:“福满神州”、“春色满园”、“咏絮之才”和“喜迎奥运”。佳作一展出便引起了轰动,近万名师生饶有兴致地前来观看,数千名师生在留言簿上写下留言。在展览期间,一位退休教师几乎天天带朋友过来欣赏这些剪纸,说是这些作品越看越有味。令叶俏瑜颇为意外的是,一些校外的人也慕名前来观看展览,甚至还打听这些作品卖不卖……因为这个展览,叶俏瑜认识了我市专门从事剪纸的名间艺人章伦昌老师,叶俏瑜因此开始了剪纸手艺的正规学习。在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从原来倾斜贴面的执刀方式改为正规的直面执刀,并努力学习“直、稳、准”的下刀方法,使作品更加干净利落。
  如今,大学即将毕业的叶俏瑜通过系统学习剪纸,发现中国的名俗文化还有很多需要整理和研究的地方,她表示,报考名俗文化方面的研究生,在理论上对剪纸这门名俗进行研究和传承,将剪纸这种名俗文化发扬光大,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