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日前,从西安阎良飞机试验基地传来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尾翼结构通过了最大使用载荷静力试验。我校船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范海涛、裴金利在空天院指导教师陈秀华的带领下,与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同志一起(见下图),经过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并在现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ARJ21-70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该飞机已经于2007年12月21日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并计划于2008年3月15日实现首飞,这一天将被载入中国航空发展史,成为我国民机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按照民机设计规范及适航管理条例要求,首飞前必须完成大量地面试验。我校老师和研究生从2005年开始介入ARJ21飞机的研制工作,并由空天院和船建学院共同承担了十余个ARJ21-700飞机研制项目,大部分项目已经按计划完成。其中,“ARJ21飞机全机结构强度试验实时监控系统”是我校空天院与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专门为ARJ21飞机开发的我国民机研制历史上首个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安全监控系统,它可以为ARJ21全机静力试验服务,确保首飞前100%设计载荷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和首飞安全。
“ARJ飞机全机结构强度试验实时监控系统”在本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监控了飞机尾翼各部位的位移和应变,对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数据进行实时对比,对飞机结构在低载和高载下的刚度和强度进行了实时预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运行良好,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好,可以同时对多个数据采集服务器、多个试验部位进行并行监控预测,解决了以往试验过程中试验数据采集设备无法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监控的难题。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