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纸/丁丁

散文作品集《故乡在纸上》于2007年4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潦寒,原名张林青,我院98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营销类核心期刊《销售与市场》主任记者、编辑。近年来,作者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编者
秋天是旅行的好季节,秋天也是看书的好日子。我就是在2006年白露时节往返于北京的途中,阅读完潦寒这部作品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总是纷乱与嘈杂的,但因为作品吸引了我,所以那些杂乱的声音和行动不但没有影响我的阅读,反倒成了我阅读活动的背景。作者独特的叙述语言和多方位的思考,不但给了我阅读的快感而且给了我心灵的撞击,恍然间似乎是在读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暇想》,又似乎在看《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但分明又是不一样的,因为作者的笔下是他的故乡,从字里行间吹出来的风是乡间的带有泥土气息的风,在故事里游走的人物是典型的东方形象。于是我想,作者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效果,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离开了故乡,而且离开了一段时间,再回头观看记忆中的故乡,再细细品咂乡间人事,就带有审视的目光,就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若透视。就像查拉斯图拉在山洞里待了一段时间,在一个日出的早晨走下山冈时,心中才飘溢出悟道后的智者语言。
回顾历史,思考过去,总是很容易让我们留恋古朴人性中的真善美,在本书中,作者更是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一点一滴的梳理,非常强烈地表达出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和怀念。在《高高的栗木门楼》一文中,作者写道:“我著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与复述,更多的是对以后的思考与担忧。”在《传统的覆灭》一文中,作者更是直接表露了对传统美好品德的赞扬。该文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老几辈子发生在栗门张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工张道,被一位地位显赫的贡生请去为女儿做嫁妆,因为做得好,贡生不但重礼酬谢张道,还提出要与张道义结金兰。张道自然受宠若惊。然而吃饭时,贡生环顾四周,不见张道的父亲,张道随口说,家父年长,不便入席。贡生一听脸色立变,厉声责问:亲生父母尚且如此,何况兄弟之谊芽说罢拂袖而去。另个故事是发生在栗门张的真实事件:说是弟兄三人如何不孝顺,竟然在父母去世后也没人收殓。由此,作者感叹人心不古。这种事情也许极为罕见,但我理解作者的良好愿望。
在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中,栗门张只是并不起眼的一个,但由于是作者的家乡,所以作者在写作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那里虽然人少,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作者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无奈、悲哀和痛苦,也写出了踏实、勤劳和幸福的小家庭。在《纸上的痛苦》一文中,作者在叙述毛根一家不幸生活之后,也发出了 “真正的痛苦源于心灵,归于麻木”。这种感叹类似于鲁迅对笔下一些人物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在《邪子》一文中,作者不惜笔墨地描写了邪子华珍“口歪眼斜”外表下的高尚人格。他看病不按职位,而按先来后到。不论身份,什么病吃什么药一视同仁。邪子的“邪”还在于他公正,敢说公正话,不因个人利益得失歪曲事实。他还敢于抱打不平,甚至把乡里胡作非为的计生干部暴打了一顿。虽然也写了他一些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但也因此使邪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下篇里,虽然作者标明是小说部分,但还是处处显示着栗门张的影子。二犟、小文、秀莲、绑紧、谭毛爷等人物与其他各篇的人物相互映照,看不出谁是虚构的,谁是真实的,所能感觉得到的是作者独具的匠心。在《报复》一文中,作者揭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个古老的真理,告诫人们,心态要平和一些,风水轮流转,谁也无法预测明天的命运。而《谭毛爷和他的情人》,则是本书中形象最丰满的一个,所用篇幅也比较长。找情人,在相对封闭的小村庄里无疑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情。然而却被作者写得非常生动,期间不乏真情流露,甚至还有几分幽默感。
本书的后几篇,作者谓之为 “隐藏多年的私人心灵札记”,由于一改超然物外的客观叙述,而是直接置身其中,将自己家族的一些隐秘的甚至是神秘的事件讲出来,就使读者有了释秘的快感。我们无从衡量作者以第一人称所写出来的这部分作品的真实程度,按照本书所分的四篇来看,作者有意识地跳出了单纯文学体裁的束缚,把散文、随笔等都当作小说来写,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让自己热爱的故乡飞扬起来,更加美好更加丰满起来,但就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