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9期
实践双惟 赢在终点
本报讯 9月24日,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刘红宁教授为2009级统招研究生及2009级少数民族高层骨干硕士研究生作报告,提出“实践双惟、赢在终点”。
报告以我校优秀校友的成功人生经历为切入点,阐述了“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理念,号召全体研究生要重视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赢在终点”作为人生最终的奋斗目标。
刘红宁说,“赢在终点”是相对于一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而提出的。这个广告词告诉大家,当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一辈子就输了。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大多数人认为,要让孩子未来取得成功就必须上一所好的学校,所以从上学开始就要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直到好的大学,认为只有从好的大学出来才能成功,没有上到好的大学这个孩子就完蛋了。刘红宁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举例说,考进江西中医学院的学生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相比,看起来是输在起点上了,而如果跟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相比,又似乎赢在起点上了,但不管是江中的学生、北大的学生、清华的学生还是那些没有上大学的学生,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起点高低,而在于他是否坚持不懈地在努力和拼搏。因而持续的学习、不懈地坚持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刘红宁指出,其实人生的起点低并不重要,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会赢在终点。刘红宁说,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据调查显示,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市的历届高考状元最后成功的比例远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值,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失败。刘红宁说,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创办了“双惟”实践班。“双惟”实践班是一个打破学科和教室概念,精心设置的一个“课外班”,类似于社团组织,它不设门槛,不分男女、不限学科,所有对“双惟”育人理念认同者都可报名参加。
刘红宁强调,“双惟”实践班不设门槛,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火种,每个人都能成才,都能成功。《学习革命》一书中说:“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信任,在怀疑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怀疑,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宽容。”在“双惟”实践班里,我们给予学生最大的宽容,最大的信任,最多的鼓励,坚持“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的理念,其中“教无类”的前提就是我们要赢在人生的终点。在“双惟”实践班里,没有对学生的惩罚,有的只是激励。它提倡机会均等,强化团队意识,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完成“三个实现”:实现自我提高、持续发展;实现从知识结构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核心竞争力。
刘红宁最后强调,任何比赛的输赢只会发生在终点,而不是在起点。只要我们有龟兔赛跑中的乌龟的精神,哪怕是慢慢地爬,只要坚持下去,最终就会走向胜利的彼岸———“赢在终点”!
副院长朱卫丰出席报告会。与会人员纷纷认为,刘院长的新观点,对于当前构建学校发展的四个模式,尤其是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