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685期

无悔青春 实践绽放



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谢延信和实践队员共同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


走进校工程训练中心


听工程师讲解烧结机结构功能


到机械厂参观


帮群众维修电器


  义务支教


  编者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席位,而我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正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广阔平台。每年暑假,我校学生都会利用假期时间,或按照学校安排,或自行组成团队,或个人自主创业,深入社会,服务基层,在社会中受教育、长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今年恰逢祖国六十华诞和理工百年校庆,理工学子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演绎着他们的暑期实践之旅。日前,暑假实践的各项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为母校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厚的礼物。
循着祖国六十华诞的节奏,踏着理工百年校庆的鼓点,我校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年,我校共组织社会实践团队50余支,参加集中实践学生1000余人,并专门成立了2009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7月12日,隆重的社会实践出征仪式结束后,我校各实践团队就奔赴山西、陕西及河南郑州、洛阳等地市,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积极开展建国六十周年成果宣讲、百年校庆宣传、送技术到企业、支农支教、文艺演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中,各团队始终贯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热情,扎实开展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受到了实践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好评,并引起了各大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挥专长 学以致用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理工大学,利用自身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在暑期引导广大学子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一直是我校各类实践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在我校百年华诞之际,理工学子更是带着他们“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信念走向社会,发挥专长,学以致用。
  7月12至15日,由能源学院组建的省重点团队“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地方服务团”带着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来到巩义市大峪沟矿务局,为煤矿安全生产排忧解难。在该矿,博士团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列成“菜单”,让煤矿工人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点菜”,然后由博士们进行专题讲解。“博士们一对一的技术讲解,将科技直接‘通’到了煤矿基层,受到了矿工们的热烈欢迎。”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总工程师付永乾高兴地说。同时,服务团还来到井下对该矿瓦斯、煤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建议,为矿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付永乾深有感触地称赞服务团送来的科技点亮了矿工们心中的“安全灯塔”,给煤矿安全生产装上了“千里眼”。
  土木工程学院“土墩木华,辉煌新村”科技服务实践团队也深入到焦作北李万新村了解民情、解决民难。服务团队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属该村辖区的万鑫商城在自来水供应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亏水问题,且每月的亏水量都在50%以上。得知这一情况后,队员们立即仔细排查,寻找原因。土木学院博士生潘文彦经过认真分析,利用专业知识很快查出了漏水原因是水表不合格,并帮商城换上了合格的新水表。“没想到多年的心腹大患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你们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块‘金色盾牌’啊!”北李万新村党支部书记李红霞感慨地说。在实践期间,恰逢北李万新村建造,实践队员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主动为当地村民提供小户型的设计方案,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许。真情撒播 服务社会《这几个大学生不简单,骑车日行一百里宣传保护母亲河》这条新闻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河南省教育网、焦作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中的“这几个大学生”正是我校资环学院参加暑期实践活动的学生。据了解,暑期实践一开始,我校资环学院的生态保护宣传服务队就骑自行车前往洛阳市孟津县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环保活动。在保护区附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向当地群众宣传有关保护黄河湿地的内容;同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取水样、分析周边环境污染原因,还就当地的鸟类保护等方面给周边群众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这几个大学生真不简单,能吃苦,有想法。”看到实践队员忙前忙后的身影,周围群众忍不住这样称赞。
  在今年的暑期实践中,类似的实践团队不胜枚举。他们或走进慈善医院为孤寡老人奉献爱心;或奔赴街头为祖国六十周年、母校百岁华诞演讲宣传;或走进农村为乡民送去知识、提供技术服务,在炎炎夏日挥洒青春、奉献爱心。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材料学院与全国敬老爱亲道德模范谢延信一起来到焦作焦煤集团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谈心聊天,并带去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文传系与中国矿业大学联袂开展“喜迎建国六十周年,共贺百年世纪庆典,科学理论促发展”大型主题宣讲活动,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调研报告等简明通俗的形式展示建国60年来国家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为学校百年校庆做了前期宣传工作,深化了社会各界对于我校的认识和了解。其他实践团队的成员则深入农村,义务支教,关注留守儿童,为农民免费维修家电,宣讲普及法律、健康知识,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主创业,别样体验暑假期间,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过程“困难多,但收获更多。”对他们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实践财富。
  测绘学院学生乔国庆和几位同学一起开办了一个暑期辅导班。靠着“绝不轻言放弃”的信念,他们克服了招生、联系教室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不仅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获得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一种责任感油然而升。”回忆起办学习班的经历,乔国庆和他的伙伴们仍然有些激动。为了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确保教学质量,他们牺牲休息时间,跑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并且成立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对当天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强烈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把丰富的知识、精彩的世界带给孩子们。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他们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让每个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发送一条平安短信,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一致支持。
  人生第一次创业尝试,让他们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初为人师,教学的压力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也直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在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艰辛。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以后要更加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辛勤付出。”这次尝试也让乔国庆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掌握足够知识,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还有许许多多和乔国庆有同样经历的学生,他们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倾情付出,或成功,或失败。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收获了同样的精彩。
  结束语:暑期社会实践的帷幕已经徐徐落下。在火热的七月,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秉承“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理工精神,挥洒汗水,学以致用。他们,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勇气和自信……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丰硕的成果,向母校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