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1712期

清华后勤:尽心服务“当好家”













  ● 记者 张莞昀
  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伙食原材料价格涨了,食堂的饭菜价格和质量却依然平稳;后勤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多个服务网点的电话号码逐渐被淡忘。
  生活在清华园的人们正享受着后勤部门提供的更为便捷的服务。
  服务“以人为本”
  建设“节约校园”
  2007年 11月 12日,后勤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校内用户无需记住各类服务的电话号码,只要拨打服务热线93001,或者登录综 合 服 务 网 站 (http://93001.tsinghua.edu.cn),就可以获得所需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餐饮、住宿、修缮、会务、车辆等22类服务项目,涉及后勤服务保障的诸多领域。在平台上可以进行咨询、预定等业务,真正实现了各项业务的“一站式”办理。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是我校后勤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相对于高校传统的服务理念来说,是一次创新。”副校长张凤昌在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仪式上说。
“以人为本”“当好家”,后勤部门在实事求是地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参与学校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校内服务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2004年,作为全国高校 餐饮 行业 率 先 引 入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学校,我校所有食堂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北京高校第一家全部通过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餐饮服务部门。在全校16个食堂中,有12个食堂被评定为卫生部食品卫生分级“A级单位”。紫荆本科生公寓1~13号楼全部通过了北京市标准化学生公寓验收,接待中心等单位也相继通过相关行业的标准认证。
  饮食中心还引进肉加工生产线,不但有效提高了伙食的内在品质,还降低了成本,确保食品卫生和安全,开创了高校食堂集约化、高效率生产加工的先河。绿色食品采购基地、集中采购等措施也在应对伙食原材料涨价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好家”不仅是提升师生看得见的 “前台”服务,更要算好每笔账,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建设每一个可以节约的环节。
  学校绿地的浇灌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中水回用系统、1000吨雨水收集池为小草与绿树提供了依然清澈的浇灌用水。教学楼热水器旁设立废水分类收集桶,每年累计回收再利用水600吨。高级培训学员与留学生公寓马桶水箱内的矿泉水瓶,全年也能节水3000多吨。
  学生区和教室的照明换上了亮度依旧的节能灯,替换下来的灯管经过选择又在其它 “岗位”上“发光发热”。夏季,第一至第五教学楼的保洁时间从晚上调整到早晨日照比较强的时间,按每天保洁作业时间 2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电4万度。
  食堂通过改造灶头、燃气热水器更换为太阳能热水器等措施降低了伙食运行成本,仅改造燃气灶头一项就使食堂燃气消耗量减少近30%。这些小小的改变为食堂价格平稳度过伙食原材料涨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供暖管网节能控制系统的建立,则实现了分建筑物、分时段供暖,按照不同需求合理调节温度。
  “育人”贯穿服务
  建立沟通桥梁
  柴米油盐、用水用电固然是“当家”必需经办的各项工作,但如何透过这些细琐的工作让学生获得进步与成长,是后勤部门不断探索并为之努力的。
  秋高气爽,正是运动的好时节,后勤部门和学生们共同组织了“紫荆家园”团队精神大赛;元旦到了,综合服务楼下的灯谜晚会是后勤为同学们送上的新年礼物;平日里,后勤职工与学生们开展球类友谊赛,拉近了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
  “我校后勤工作一直坚持服务育人,这也是高校后勤与社会企业的重要区别。我们在做每项工作时,都注意与学生培养联系起来。”副总务长、后勤党委书记吉俊民说。从宿舍楼管理、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到与学生社团共建、拓宽沟通渠道,后勤在每一个细节中让自我管理、勤俭劳动、提高素养等理念融入学生生活。
  2005年,在后勤的积极推动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由后勤、学生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委员会,利用多项规范措施,帮助同学们在公寓、教室及公共场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了集体生活的能力。它的成立正是对中央16号文件中“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诠释。
  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6年开始,物业中心与学生处合作,积极推广紫荆公寓工作助理制度,从各院系聘任优秀研究生担任学生公寓工作助理,纳入学校“三助”岗位系列。工作助理们通过指导楼委会、志愿服务队,开展宿舍卫生、社区文化、安全教育、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不但加强了同学们的法规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也使宿舍更凸显了“家”的内涵。
  物业中心和饮食中心还分别在学生公寓、学生超市和学生食堂等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约 500个勤工助学岗位,占全校勤工助学岗位的一半以上。“虽然学生不如工作人员专业、也不能全天工作,但这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能够增强同学们的自立、自强意识和能力,我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吉俊民说。
  后勤各部门还分别与学生社团进行共建,相互促进。接待中心与校团委合作成立了学生礼仪服务队,共同合作完成了很多重大活动的接待工作。接待中心主任向春说:“接待中心邀请同学们参加哪些工作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多是大学校长论坛、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演讲等高层次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在充分锻炼同学们礼仪接待能力的同时,开阔大家的视野。同时,同学们的加入也让更多知名人士领略了清华学生的风采,提升了我校形象。”
  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后勤也不断拓宽与同学、老师们的沟通渠道,改变工作方式。参加校长接待日的解释工作转换为主动发布、听取意见;单一的反馈渠道拓宽为网络、座谈会、校长接待日、食堂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与学生部门的定期沟通制度,提前了解同学们的需求,“我们的家园”网站从2004年 4月开通到 2008年1月17日,“意见反馈”栏目共收到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16957条。
  主动的宣传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增进了服务对象对后勤的理解和支持。反对和不理解逐渐少了,更多的时候,是双方为管理好共同的家园出谋划策。
  抓队伍练“内功”
  抓党建促发展
  好班底才能演绎出好故事。“当好家”自然离不开一支业务精通、责任心强、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后勤通过每年的优质项目评选等活动促进职工苦练“内功”。12年来,共评选出优质项目 126个、鼓励项目33个;2007年,又评选出8名技能及服务标兵,后勤各实体也开展了各种评优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后勤开展各种竞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就是从中产生的。
  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后勤还注重职工的思想教育与技能的培养。饮食中心通过开展厨艺培训、服务培训等,提高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服务技能。2006年,饮食中心荣获中国高校首届烹饪技术大赛大锅菜团体一等奖,职工马江、高全兴分别荣获大赛大锅菜十佳技术能手和个人银奖。物业中心组织了英语、计算机、沟通技巧等素质培训。接待中心进行了政策、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已有90%的部门副经理以上干部取得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岗位证书。
  后勤还鼓励员工们自学成才,提高文化水平。很多人都知道,清华食堂“馒头神”张立勇托福考了630分;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在考取高分后,在后勤部门的支持下,成为后勤员工英语学习的培训教师,带动更多的职工说起了英语。
  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后勤部门更加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优秀党员的表率作用。
  2006年,后勤四个中心分别建立了党总支,加强了另外两个实体的党支部建设,提出了 “业务科室有支部、部门有党小组、班组有党员”的目标,促进了党政工团更加密切的配合,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各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都非常重视组织发展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基层锻炼、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2004年以来,后勤党委共发展党员40人,其中有退休职工3人、合同制职工8人。尤其是吸收合同制职工加入党组织,在职工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未来的工作中,后勤将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高自身水平,努力实现 ‘师生满意、学校满意、员工满意’的总体发展目标。”吉俊民说。
  2008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中,生活在清华园的人们将得到后勤部门更多的贴心服务。在每一项服务的背后都渗透着“当好家”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供图 陈宣融 后勤)
服务保障
苦练“内功” 业务精通饭菜香
机械加工 品质提高成本低
辛勤运煤 按需供暖更节约
服务育人
超市理货 勤工助学多育人
元旦灯迷 节日问候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