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8期
学校一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报讯 近日,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刘红宁院长主持的《产学研结合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授予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重点奖励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最高水平。学校此次获奖,是学校长期坚持“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育人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结果。
刘红宁院长说过,学校的特色,不应单纯停留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还应该站在更高处的人才模式的创新上,他把这个构想,称为学校的“中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计划”。在这个培养模式里,把原本互相割裂的产业、教学、科研三者整合起来,形成了“大学科”的办学特色。刘院长还说,学校不提办“一流”、“知名”的理由,就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没特色就不知名,有特色才知名。在育人目标上,我们从来不提培养“领袖”和“科学家”,我们的基本定位就是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三型”人才,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长期致力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以来,先后推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四大工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教改工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素质教育工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兵工程”、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数字化管理工程”),取得重要成效。其中“教改工程”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素质教育工程”获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校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教改重点项目“中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被收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系列报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报》专题介绍该成果并推广;“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入首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的这种独特的育人模式,已受到《中国教师报》、《中国中医药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闯入了大学教育的公众视线,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