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晚,在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全军国防生综合素质展示中,由我校国防教育学院学生带来的钢板靶射击表演、捕俘拳表演和心里素质拓展展示给军区领导和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黑大国防生训练有素的军事作风和虎虎生威的气势震撼全场。在磨练中成长在国防生培养上,我校始终坚持严格化、规范化、军事化。2004年,学校正式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对国防生实行统一住宿、统一管理、统一操课。“真正的军人从磨练中来”,这是选培办陈晓刚大校常说的一句话。磨练是黑大国防生成长的必修课:雷打不动的“早操晚点”,不论寒暑的艰苦训练,坚持不断的政治理论学习……苦么?“真苦!”06级新闻专业的冯宗亮说,“哪个国防生能忘得了冬季拉练?零下20多度的天气,每天30多公里的负重行军,七八十斤的分量呢!地梆梆的硬,再结实的袜子也得磨破了,再厚的棉鞋也得冻透了,脚上起泡了,出血了,鼻子耳朵冻伤了,脱皮了,你说苦不苦!”“但我们国防生没有一个叫苦掉队的。为什么?为了军人的骄傲!地势险的时候战友们争着做人桥,宿营的时候老乡总是把最热的炕、最好吃的饭留给‘兵娃子’,这些都是军人的骄傲。”“每多踏出一步,我们就距离真正的军人更近一步!”
真正的军人从磨练中来,磨练贯穿在国防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纠正站不直的毛病,有的国防生抽掉枕头睡觉;为了敬军礼时不偏头,有的国防生把大头针别在衣领上;国旗护卫队的小伙子们在暑假训练的一个月里,把学校的操场站出了坑,踏出了印……在思想教育中成熟树立军人意识是国防生培养的关键。为此,学校经常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来校作报告,航天英雄杨立伟、军中楷模向南林都曾与黑大国防生座谈过。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国防生参观731部队遗址、苏宁纪念馆,到边防连队体验生活等。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把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军魂意识融入国防生的青春血脉。
危难关头方显军人本色。2003年“非典”袭来,黑大国防生自觉组织起来,协助学校有关部门维持校园秩序,确保了非常时期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在疫情最为肆虐的5月,01级俄语专业国防生陈大伟致信校领导,主动要求到重疫区小唐山医院做志愿者;2005年12月3日晚,黑大阳光讲坛一片军绿,国防教育学院为河南东珍学校艾滋病遗孤举办的募捐仪式正在进行着。一份爱心,一个军礼,红丝带和橄榄绿映出了崇高和美好,在国防生身上闪闪发光;2006年7月,清晨,大雨滂沱,但黑大的联通广场里,众多师生冒雨肃立,他们的目光被同一群人所牵引,他们的心为同一种情怀而振奋——由国防生组成的黑龙江大学国旗护卫队在雨中将国旗冉冉升起,也将忠诚和信念高高升起……在素质教育中成才朱凯,05届俄语专业国防生,由于成绩突出,大学三年级时被公派至俄罗斯学习,目前就职于国防部外事办。邢李楠,我校04级一名女国防生。军事训练中,她不服输的拼劲让男同学都佩服不已,在学习上,她更是勤奋刻苦,先后获得国家级、校级奖学金。邢李楠说,“祖国需要军事素质、文化素质都过得硬的国防人才。”目前,黑大有90余名国防生荣获校级奖学金,国防生考取研究生、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出普通学生19个百分点。这与学校在国防生培养中坚持 “加强学风建设,打牢科学文化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国防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为国防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邢李楠同学就连续三届获得我校“朝阳杯”辩论赛的最佳辩手;05级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吴超,现任我校研究生会主席,曾获黑龙江省十佳校园歌手称号;04级国防生赵进刚获我校第十一届校园最佳宣传工作奖;国防生廉洁获我校第十一届校园最佳体育拼搏奖;此外,国防教育学院还创办了“原上草”文学社,自办报纸和网站丰富国防生的大学生活。
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严格有序的训练制度,造就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谈起黑龙江大学国防生的培养成果,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福庆用了一串数字:2004年首批毕业的43名国防生中,有8人走上了连队主官岗位,有9人提前晋升职务,有11人被选调到各级机关。现从我校毕业的四届国防生中70%以上成为部队骨干力量。 记者 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