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小牛老师吗?快帮忙管管我那不听话的小子吧!我们父母十句也不如你说他一句啊!”几天前,大庆市肇源县华源村的一位父亲在打给牛杨的电话里如此“求助”。去年暑假,牛杨在华源村支教,虽然支教任务很快就结束了,但牛杨却成了村里很多孩子的主心骨。“有感激,也有成就感,但更多沉甸甸的责任”,对此,牛杨感慨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4年,牛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细数牛杨入校以来的履历,实在称得上丰富、精彩:班级团支书、院团委宣传委员、黑龙江大学“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会会长……“我性格、能力的很多方面都源自从小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要强的个性有时会让人付出更多的辛苦,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过”,牛杨笑着说,“同样也能成就很多快乐。”
2005年的五四青年节,还在读大一的牛杨就策划、组织了“亲历历史———唱响民族振兴主旋律”的主题团日活动,并代表学院在全校团日活动活评比中获得亚军。此次团日活动还在学校 “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主题活动中进行了全校范围的展演。谈起那段“辉煌”,牛杨很激动,“刚成为班级的团支书,我对同学们还不是很熟悉,当时我以为最大的难题就是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真的没有想到同学们会那样的理解、支持我,我们全班人几乎利用上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探讨主题,构思创意,设计场景,集体排练……”“这个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集体的!我爱我的集体!”
“ 天上,白色的鸟,甚至雨中也在飞翔”
几间平房,用白石灰粉刷的土墙上到处都是裂缝,没有吊篷的房顶可以看见房梁———这就是牛杨在0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环境,她的身份是一名英语老师。
“孩子们天真的眼神、旺盛的求知欲,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感动与震撼。”牛杨回忆说,“当时正好大学时光过了一半,我莫名地对未来的目标、理想有些迷茫,是这些孩子们纯朴天真的笑容让我有了再次起航的动力和信心。”离开时,要强的牛杨哭了,因为有一个小男孩告诉她:“牛杨姐姐,我也要考黑龙江大学选”牛杨的眼泪为这份完整、完全的信任而流。“那是一种莫大的欣慰与快乐,我更加坚信———我对这个社会有一份责任。”牛杨说,她一定再去支教,因为她的心已经“出卖”给了孩子们求知的眼睛。
牛杨是个闲不住的人。今年暑假,学院安排她在哈尔滨松北区政府党委组织部做专业实习。牛杨形容实习的45天是一段“辛苦而磨练人的经历”:每天早上5点多赶班车,整理大量的会议记录,搞好基层调研的本职工作,认真研读上报、下发的文稿,更有琐碎到极点的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等等。当记者问起具体的收获时,她的回答那么谦逊、可爱———“学会了使传真机,再就是让大家记住了我的名字。”牛杨说,从最基层、最基本的工作干起,帮助她褪去很多浮躁,性情中也多了些踏实、严谨。“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学校综合奖学金、最佳团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 “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芙蓉学子———道德风尚奖”……这些足以照亮整个大学生涯的荣誉光环并没有让它们的拥有者迷失、骄傲,“我珍惜荣誉,因为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肯定”,牛杨淡淡地微笑着。
泰戈尔说,“人为自己放下路障。”牛杨说,“老师、同学与我一起搬开路障”。因此,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交了很多好朋友是她自认在大学中最大的收获。
即将毕业的牛杨在谈到今后的规划时很平静,也很平实。她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考取国家公务员。“我的目标不是鸿鹄之志,我要求自己能够踏实走好每一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是牛杨的座右铭。不过,对那些欣赏她、敬佩她、喜欢她的人们来说,年轻的天空和年轻的心里,早已印下了太多属于这个要强女孩的“痕迹”。这一刻,我们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