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江苏师范大学报》 - 第381期

研究生学术节

  校研究生会主办的徐州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于10月19日晚7时在8号楼J204隆重开幕。副校长杨亦鸣教授、韩宝平教授,研究生处处长郑元林教授等领导老师出席了开幕式。本报将截至发稿时已经进行的部分讲座作了整理。
  胡相峰教授谈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1月9日晚,校党委副书记胡相峰教授在8#J204主讲题为《基于人本质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的学术讲座。胡相峰教授从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本次讲座主题:一、人的本体需要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享用价值;二、人的主题自觉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引领价值;三、人的主体社会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指导价值;四、人的素质建构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调节价值。
  韩宝平教授谈
  科学研究思维方法
  10月19日晚7时,副校长韩宝平教授在8号楼J204作了题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的首场学术报告。韩校长从“鞋推销员”的经典案例引入主题,总结出“思路决定出路”的精辟观点,并从现代科学的图式———系统观、如何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科学研究的尺度效应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周汝光教授谈
  数学与现代科技
  11月14日晚,副校长周汝光教授在8#J204主讲题为《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学术讲座。周汝光教授阐述了数学发展的五个阶段:一、起源与早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计算简易、形状规则”;二、初等数学时期;三、初等数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韦达定理”、“解析几何”等极为重要的概念,“解析几何”被称为“人类数学思维上的革命”;四、近代数学时期,这一阶段出现的“微积分”概念被称为“人类数学史上的工具革命”;五、现代数学时期。
  王铮副教授谈
  基业长青与大学治理
  11月16日晚,经济学院王铮副教授在8#J204主讲题为《基业长青与大学治理》的学术讲座。讲座主要围绕“大学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大学治理”和“谁来治理”等几个方面展开。王铮副教授首先回答了“为什么大学的寿命长于企业”这个问题,提出大学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的命题。侯学书教授谈中国书画鉴赏
  11月12日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学书教授在8#J204主讲题为《中国书画鉴赏》的学术讲座。侯学书教授用诙谐幽默的开场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发展,并用大量的作品让同学们了解了书画的四要素:诗、书、画、印。
  张沛林教授谈终身体育
  11月7日晚,体育学院院长张沛林教授在8#J204主讲了题为《终身体育不同年龄四阶段理论构建及运动中量和强度的控制》的学术报告。张教授认为“体育”是指把身体培育起来,侧重于教育学;“运动”是指进行一定的活动,对身体施加负荷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侧重于生物学。张沛林教授随后又概述了我国核心体育理论变迁的三个阶段并着重指出了体育现代化理论。
  孙红旗教授谈跨文化交流
  11月5日晚,研究生处副处长孙红旗博士在8#J204主讲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的学术报告。孙红旗教授认为文化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跨文化交流即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重要特征,跨文化交流是人类个体智商和情商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族体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阶梯。
  张蓊荟博士谈文学翻译
  11月2日晚,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中国英汉语言比较学会翻译学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蓊荟博士在8#J204主讲《漫谈文学翻译的隐喻之旅》的学术讲座。张蓊荟副教授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解读离不开认知,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文学性是文学的灵魂,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体现在审美方面。
  高中华教授谈哲学与智慧
  10月24日晚,校图书馆馆长高中华教授在8#J204作了题为《哲学与智慧》的学术讲座。高教授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哲学与智慧的概念,引经据典、诙谐幽默。他论述了中西方哲学与智慧的差异及其原因,阐述了哲学与智慧的关系。
  姜新教授谈
  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毕业生
  10月22日晚,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系列报告在8#J204举办。此次报告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姜新教授主讲,主题是《民国初年的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毕业生》。讲座过程中,姜老师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数据和表格,具体介绍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留学生在民国初年的概况以及他们所起到的作用。
  李昌集教授谈
  文学艺术的自在与自觉
  10月26日晚,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昌集教授、博士在8#J204作了题为《文学艺术的自在与自觉》的学术报告。李昌集教授首先举了大家熟知的例子来阐释自在与自觉的区别,指出自在是发自天然、无意识的行为;自觉是根据某种规则指导行为,有主动追求的目标和目的。李教授提出了文学史研究的几条原理并从历史学角度阐释了他对于“文学自觉时代”的理解。
  代建军博士谈
  教师成长与教育叙事
  10月31日晚,教育科学学院代建军副教授、博士在8#J204作了题为《教师成长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学术报告。整场报告围绕“何为叙事、为何叙事、谁来叙事、所叙何事、如何叙事”这五个方面展开。
  (本报据曹燕刘晶储东巍宣晓庆王慧魏僖耿青鞠小勇刘梦瑶孙海涛权丽君侯思成高萍魏薇来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