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中药文化,渊源流长。运用中药对联,颇具情趣。相传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曾将北京城市上的招牌做对。如:“博古斋装裱唐宋元明时人字画,同仁堂贩卖云贵川广道地药材”、“神效乌须药,祖传狗皮膏”、“追风柳木牙杖,清露桂花头油”等,构思巧妙,读了耐人寻味 。后来京门富贾大户多喜欢把它贴于中堂或门前,成为很好的广告对联。
运用对联宣扬职业道德乃是一种佳法。如旧时某地有一家药店,门前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怕架上药蒙尘”。联语未把赚钱发财作为首先追求的目的,而是一心祝愿“世间人无病”,其舍己为人精神,可敬可佩。就是在现今,也属难能可贵。又如宁波清末名医范文甫,自撰门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也同样表现了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般而言,凡具一定声誉的中药店多有用对联形式介绍经营业务,宣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体现经营宗旨。如位于宁波中山西路的百年老店寿全斋中药店门前的对联曰:“桔井流芳百草全,杏林济世千秋寿”,既介绍该店经营品种齐全、用材地道、规范炮制、服务质量上乘,又宣传名老中医坐堂门诊医术高超。不仅内容贴切,文笔表述也独具匠心。
中药资源取自于自然界,中药文化蕴藏于生活中。用丰富的中药品名可以组合成许多有趣的对联。以中药品名中色别白———红对应为例:白术、白芷、白头翁;红屯、红花、红梅梢。或以天———地对应作联:天麻、天将壳、天仙子;地榆、地骨皮、地肤子。或以植物全身药用部位组合:莲须、莲蓬、莲子、莲子芯;桑叶、桑枝、桑皮、桑椹子。或以药用部位花 、根组合:月季花,玫瑰花 、腊梅花,诸花入药;虎杖根、山豆根、苎麻根,药到病除。也可以药效功能组合:首乌、麦冬,养血滋阴;人参、鹿茸,补气壮阳。桃仁、红花,活血破瘀;续断、狗脊,舒筋补肾。诸如矿物类、动物类等中药均可举一反三。运用中药对联形式,也可先出上联,征对下联;或开设中药与人文选修课与讲座;或作为丰富中药文化节活动一项内容,总之,运用中药对联形式,将实用性与文学性熔铸一炉,知识性与趣味性交融一体,以增进学生学习中药知识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情趣。中药专业系多省招生,如以暑期社会活动形式让学生收集当地中药店的对联,互相交流,也不失为学生接触了解本行业的一种方法。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中药文化的内涵。(作者系校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