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期
潍坊状元四题
(接上期4版)丁殿祥(原名丁殿宁),青州籍回族人,其先祖为明朝开国功臣。丁殿祥于清朝嘉庆19年(1814)甲戌科武进士,参加殿试,考中第一名,嘉庆帝钦点武状元,年仅27岁。中状元后,丁殿祥历任宫廷一等侍卫、广西参将、协办阅兵大臣等。
宋占魁,昌邑县王珂村人,出身贫寒,幼时全家以卖粉、劈柴为生。后拜武术教师夏胜魁为师,半日劳作,半日习武,寒暑不易,风雨无阻。清光绪12年(1886),宋占魁借钱赴京应试,一举夺取丙戌武状元桂冠,慈禧太后亲赐花翎。封为御前头等侍卫,赐名“占魁”,并御赐“庆延云祁”牙匾额。后任太原总兵。
除以上11名状元外,还有两名状元与潍坊有缘。一是元朝第一名状元张起岩,二是晚清同治七年(1868)的的状元洪钧。
张起岩,祖籍章丘人。张起岩在潍坊安丘任县尹时,将家迁至安丘,其间,他参加元朝的首届科举考试,力挫群雄,成为元朝的第一名状元。
洪钧,江苏吴县人,家境贫寒,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与母亲逃难辗转落居青州。其母给人当佣人洗衣服,洪钧则在杂货铺里当学徒,因其勤学聪慧,掌柜让他陪同少爷读书。太平天国失败后,26岁的洪钧回南京参加乡试中举,四年后考中状元,曾回青州看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籍可考的48名山东状元中,现济宁和潍坊籍各占11名,各占全省的近1/4,其中济宁11人中,仅曲阜孔姓就有7人,这表明,济宁自古是人文荟萃的大运河腹地,曲阜又是圣人之乡,尤其是孔姓圣人之后,考取7名状元,应该不足为怪。而从另一侧面讲,自有史载以来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状元最多的几个朝代是唐、宋、明、清。唐朝首都在今西安,宋朝在今开封,明主要在南京,清在北京。江南自古是人烟稠密,生活富足,文化教育氛围相对浓郁,不同于我们北方,天灾人祸频仍,百姓生活贫困潦倒,而各方面不占天时地利优势的潍坊竟能考出11名状元,不仅在山东,而且在全国也属佼佼者。潍坊还拥有名扬四海的潍县状元胡同、青州状元村等,足以证明,这片大地,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真可谓鸢都俊才多辈出,秀领风骚千百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