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 一个为汶川救援空军提供重要信息的女孩
张琪,一个普通的女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就发生在生她养她的汶川,与许多家在灾区的人一样,张琪牵挂着亲人。她想方设法与亲人进行联系,然而通讯早已中断,亲人的消息始终无法得知。心急如焚的张琪密切关注着汶川的救援进展情况,当她从网上知道飞临汶川的空军直升机因为汶川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天气条件极其恶劣,一直无法降落这一情况时,她迅速在网上发出帖子,告知自己熟悉的可以降落直升机的具
体地点,网友们迅速为其呐喊助威,上海晨报记者很快将这一消息反馈给了空军,为空军的顺利着陆赢得了 宝贵的时间。在张琪看来,也许这个举动很平常、很普通,但是在赈灾救人的空军将士们看来,张琪的这个信息,也许就会让更多的生命留在人间。
一个普通女孩以一个不普通的举动,诠释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内涵。
校园广播站 一个将危险置之度外的团体
四川烹专校园广播站,一个担负着学校对内宣传工作的党委喉舌。12日地震发生后,师生们迅速撤离到了安全地带。为了早日让惊魂未定的师生们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听到有关地震的最新消息和学校抗震救灾的举措,学校领导希望广播站坚持播音。在清江校区,陈云川副校长亲自就广播内容和时间作了安排,播音员李垠那等冒着余震的风险走进了播音间;在龙泉校区,广播站因为停电被迫停播,直至13日凌晨才恢复供电。早上6:00,伴随着初升的太阳,广播再次在校园上空响起。整整17个小时,当师生们在室外安全地带避险的时候,播音员连亚文、唐跃等却一直呆在空空荡荡的教学大楼播音室内。抗震救灾的最新消息、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告、抗震防范措施、学校抗震减灾措施等内容得到了及时报道,稳定了师生们的情绪。同时,校园广播站还新开设了《面对地震,我想说……》栏目,全校师生通过短信留言、QQ留言等方式倾吐他们的心声。
汪万龙 一个在震中家园被毁的男孩
汪万龙 本报学生记者团摄影部成员,一个热血沸腾的男孩。当他举着相机、带着微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避险的同学们中时,有谁知道他处于绵竹县的家在地震中早已被夷为平地,所谓的家已经一无所有。他当然很着急,很痛苦,他多么希望回到父母身边,去安慰伤心欲绝的亲人。当他冷静下来后,他听从了市政府的劝告,留在了原地、留在了学校,他相信自己的家一定会得到政府妥善的安置。于是,他毅然投入到学校抗震救灾的摄影报道工作中。他的身影都一直忙碌于学校的新闻现场,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睡觉,从同学们在地震中聚集、食宿的拍摄,到学校教室、学生寝室的损伤情况的留影;从全校师生众志成城的抗震减灾恢复教学的过程,到激动人心的全校师生为重灾区募捐的场面,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拿着照像机奔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学校拍摄了大量的具有价值的纪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