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进校园宣讲活动举行 【查看原文】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慧丰作报告

秦和校长陪同江慧丰副市长一行考察地球村

本报讯 4月15日上午, 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进校园宣讲活动在世桥大厦报告厅举行。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慧丰进行城市推介和人才政策宣讲。秦和校长,长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长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张德文,以及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出席。校党委书记张建华主持。近千名学生参加活动。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慧丰作了《青春逐梦 共创未来——致新时代长春建设者的青春邀约》的生动报告。他指出,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吉林外国语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语言类本科高校,建校30年来,在相关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或“唯一”,是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的摇篮,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外语外事优秀人才,为吉林和长春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慧丰副市长介绍说,近年来,长春市聚焦青年自身发展、就业成才这个家国大事,持续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多元包容、充满活力、温暖和谐”的青春之城,构建温暖和谐的创业环境。

江慧丰副市长与同学们分享了三句话:一是青春之城“恰同学少年”,朝气蓬勃且独具魅力;二是青春之城“风景这边独好” ,孕育无限希望与机遇;三是青春之城“有诗和远方”,充满浓浓人情味和幸福感。并向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约,希望大家把长春作为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奋斗梦想的理想之地,选择长春、创业长春、扎根长春,携手共创“人与城双向奔赴、城与人相互成就”的美好未来。

随后,万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东进行岗位推介。长春修正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郭洁雪作企业介绍。

此次活动还为毕业生们提供了3000个优质岗位,涵盖汽车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文旅、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宣讲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毕业生徐溢聪说:“特别感谢市领导的宣讲解读,把文本上的政策条款转化为我们看得懂、抓得住、接得稳的职业发展路径。‘租房补贴+就业奖励+个税减免’,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还有关于职业培训、学历提升的配套一系列政策,更让我相信在长春能获得持续成长的空间。我愿将个人发展融入长春的建设进程中,用吉外赋予我的‘多语种+人工智能’复合型能力,在春城这片美丽的热土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故事。”

翻译专业大三学生聂雪洋说:“宣讲内容非常具体、贴近我们的实际需求,也消除了我之前的一些顾虑。近年来,长春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尤其是在落户、就业、创业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也增强了我们留在长春、建设长春的信心。接下来我将努力提升翻译专业技能水平,为长春对外交流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让世界了解长春,让长春走向世界。”

宣讲活动结束后,在秦和校长陪同下,江慧丰副市长一行参观考察了创新创业学院、图书馆和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地球村。

参观期间,秦和校长围绕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教育”的教育理念,始终坚守非营利性办学,致力于办一所百年名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致力于办一所社会主义大学;始终坚持应用型定位,致力于办一所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始终坚持精品办学,致力于办一所高水平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致力于办一所国际化大学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实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江慧丰副市长对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秦和校长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办学的公益办学思想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学校进一步发挥好民办高校体制新、机制好的办学优势和多语种学科特色,围绕长春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为助推长春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据了解,学校始终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战略中,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省就业指导中心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安排,全力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好现代产业学院;开展实习实训,推行“一生一策”精准画像;建立毕业生发展追踪数据库,反向优化培养方案,特别关注重点群体,实现精准帮扶,打造高效、智能和精准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制定《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案》,开展留吉留长就业创业主题活动。开展“爱吉留吉·暖心指导”行动,举办“校友助留吉·思源讲坛”活动,实施“课程促留吉·专题学习”活动,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设计时,有侧重地融入“感知吉林,热爱吉林,留在吉林,贡献吉林”育人元素,潜移默化发挥第二课堂的留吉育人功效。以“全员助力就业、全过程服务就业、全方位保障就业”为根本要求,强化就业服务和保障机制。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