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近年来,视频新闻的发展日益迅猛,新闻视频化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努力的方向。许多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纷纷举起手机,开始拍摄视频。文字记者们消息灵通、摄影记者们拍摄的画面更精美。在这种情况下,专职的视频记者们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要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呢?...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许多领导人都曾从事新闻工作。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小牛特意盘点总结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廖承志等几位中共领导人的新闻故事,他们都不是职业的媒体人,但他们都将新闻舆论工作视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
审稿不同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更不是在浏览与学习,而是一项科学的认识活动,既要深入书稿之中,研究分析,又要跳出书稿之外,比较、鉴别,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审工作。
审稿,顾名思义是对书稿进行审查并提出评价意见。就是说要全面地详尽地审读和考察书稿,以便掌握它的全部内容,并进行深入的慎重的分析研究,提出准确的实事求是的评阅和处理意见。所谓“能包覆而深别之”,也就是这个意思。
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我问你答”就能解决问题。你要想获得“真材实料”,就必须在态度、方式方法上下点功夫。否则将两手空空,无功而返。?
当今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之争。媒体要求新闻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苦练基本功,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屹立于传媒之林的根本。
歌曲《死了都要爱》里有句歌词是这样的:“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套用到采访中,就是把每次采访都当成与采访对象最后一次相见,不要抱有“反正有联系方式,下次再采他”的想法。?
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丁凎林,是位长期从事邹韬奋思想研究的新闻教育工作者。他先后主编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邹韬奋论报刊》、《邹韬奋年谱》等书,发表了《韬奋小传》、《珍贵的遗产》等许多研究韬奋的专论。
我们正在经历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和网红“四面边声连角起”的移动传播时代。据统计,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13.1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7.92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也达到6.17亿,移动屏读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成为人们新的内容消费方式。...
2014年,我从记者岗位转换跑道,成为浙江新闻客户端第一批新媒体编辑。从业多年的“老记”变身新媒体小编,身份变了,跑道变了,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改变的或许只是新闻的呈现方式和新闻报道工具的升级换代,新闻的核心价值内容不变。如何应对这瞬息万变的互联...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历经10年,2020年11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21年6月1日生效实施。新修改《著作权法》充分考虑了近年来著作权保护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在制度设计上予以一一回应,有效解决了技术发展造成的部分法律规定...
对于每一位记者来说,观察能力极为重要。但观察不到的东西,比如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则需要用思维和逻辑推理去补充,后者对于提升记者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更为重要。你比别人看得多一些、思考得多一些、表达得更真实、更生动一些,你就能顺利地在看似不相关的杂乱素材中找到有机联系,从成堆的部件中迅速组装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故事构想。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端的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丰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审核才能避免翻车。新媒体时代,新闻三审审什么?怎么审?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东京奥运会明日开幕。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时需注意哪些版权问题?若侵权将面临什么惩罚?7月2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肖正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律师孙志峰。
传统网络直播主要应用于体育赛事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完善,普通民众也可以利用网络直播自己的生活并介绍产品,网络直播的构成更加多元化,部分被忽视的文化现象和新型文化形式等受到了更多关注,这也在无形中诞生了一...
信息、动态,报道的基本内容,但光有这些远远不够,必须透过报道给人以力量,通过报道讲故事、讲好故事方能以力量体现新闻人的履职担当。2020年11月8日,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13位记者讲述采访经历和故事,包括武汉抗疫一线、贫困户异地搬迁的脱贫故事等,展现全国新闻战线年度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优异表现,给亿万受众以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