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2021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346件获奖作品中,一等奖共有67件,其中新闻摄影作品仅1件。
摘要:本文通过经验材料分析表明,手机作为新媒体,使得“地方”更加多元。新媒体的信息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使得媒介使用者在实体与虚拟空间及其交互中共同编织了百年街道愚园路的地方形象,赋予其意义并丰富了情感脉络。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实体与虚拟、在场与不在场、体验与表达之间的交互及多重地方感形成的可能。关键词:可供性;地方感;媒...
从“广告”到“文案”笔者在报社工作期间,做过一段时期报业经营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广告、发行,参加过工商部门广告培训班,是广告审查员,对传统媒体的广告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审批过许多硬广告和企业“软文”。那时候,“广告”一词还是很热门的,部门就叫“广告部”,业务人员就叫“广告人”“广告员”,一些报纸的广告是要排队刊登的。后来,广告...
今天是2021年11月8日,系统已为您自动更新记者节22.0版本,欢迎来到第22个中国记者节!媒体人的工作内容和技能在此次版本迭代中有哪些进化?互联网技术重塑新闻业的当下,媒体人的专业要求有哪些变与不变?
本文从智能体概念出发,把AI技术视作具备主动能力的“智能体”,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指出读者对AI新闻写作存在信任但不喜欢这样较为矛盾的态度模式。
11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346件获奖作品中,一等奖共有67件,其中文字消息就占了3件。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0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记者——这一时代的瞭望者,仍需要躬身耕耘在社会之中,以专业的眼光、深厚的笔力剖析世事,向公众提供权威、准确、深度的信息,追问真相,辨明是非,以推动社会进步。
当前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接近7亿,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庞大的用户与市场规模正吸引各类媒体进驻短视频平台,使得这场由市场化机构掀起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风口,转向由传统媒体、专业化媒体和市场化媒体共同参与、多元行动、多样实践、同生共存的多生态媒介格局方向发展。
新华社在《新闻阅评动态》第315期发表《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主权意识。
过去这几年,短视频绝对是内容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从放宽时长到布局知识、剧情等更多门类,短视频内容指向了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趋势下,“故事”成为吸引注意力和增强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政务新媒体和县级融媒体建设整体取得了长足进展,粉丝数、爆款新闻、点击量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有些政务新媒体和县级融媒体因“唯流量轻服务”而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关键是超越自身能力和职责范围去跨界跨区域蹭热点,这就要求政务新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明确自身定位,把“深服务”作为抓手,进而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天气有温度,人体有温度。那么,稿子有没有温度呢?回答是肯定的。稿子是有温度的。当你读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志愿军与敌人拼搏的壮举,你被感动得留下了热泪。当你读穆青写的焦裕禄通讯时,焦裕禄忍着肝疼、一心为民操劳的事迹,你被感动得心都快碎了。……这就是稿子的温度使然。是稿子里炙热温度感动了你,形成了“情生文,文生情”的互动效果...
有业内人士说,做标题需要“虎目”。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还需要“猫眼”。“虎目”,二目圆睁,虎虎有生气。“猫眼”,温顺妩媚,娇娇惹人爱。将这两者用在标题上,“虎目”意味着硬题;而“猫眼”则体现着软题。“虎目”+“猫眼”;硬题+软题,标题园地里的各种花盛开了!且看下面的一点剖析——一、“虎目”标题:例1: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肩题)18...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新闻有着自身的特点。研究并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写好新媒体新闻大有裨益。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新闻应当有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可读性等特性。准确、鲜明、及时、生动、客观报道新闻,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到了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杂志呈消退之势,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迅速扩张,成为新闻的主要载...
当记者是许多人的愿望。但是,有的人适合当,有的人不适合当。怎样的人才能当个好记者?笔者总结概括了6句话42个字,编成一首“打油诗”:记者职业有特点,政治修养是关键。一定不可说假话,正义同情意志坚。求新求深思维正,成为杂家写美篇。记者职业有特点从记者的职业特点来分析,记者是时代的了望者,是信息的传播者,是舆论的引领者,是群众意见的反映者...
一、研究对象《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至今已创刊70余年,曾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随着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人民日报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建设。2014年,人民日报评论部以一篇名为《让我们一起出发》的发刊词,正式开启了“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截止2021年9月10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已发...
如今几乎所有单位和部门都做起新媒体,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入驻新媒体平台的门槛很低,开个账号就行,于是“两微一端”成了新媒体建设的标配。短视频的出现和抖音的风行,还变成了“两微一抖”。问题是这些所谓的新媒体能称得上真正的新媒体吗?我是怀疑的,其实大多数官方新媒体只是把内容搬到网上,我们叫“+互联网”,至于有没有人看,他们是不太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