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做到“四力”,让小人物成为新闻主角

小人物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代表着你我,拥有着普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透过对小人物的解析,我们就能一窥生活的真谛。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将镜头对准这个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故事充满正能量,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变迁。楚天都市报《基层大聚焦》摄影专栏就是以情系“小人物”,胸怀“大时代”为主题展开的具体新闻实践

新闻前哨 2022-01-05 51

“硬”新闻“软”着陆,如何把控短视频报道的人格化传播?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不少主流媒体尝试在短视频报道的实践中通过凸显“人”的元素来塑造内容,这既是一种创新,同时也带来严肃议题与过度娱乐化叙事的矛盾。本文以湖北日报短视频报道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在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时利用短视频报道进行人格化传播的利与弊,并提炼总结经验。

新闻前哨 2022-01-05 46

独家|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评析与解读(2018-2021年)

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媒体融合”奖项,迄今4届获奖作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在树立精品标杆、探索创新方向、引导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这4届获得媒体融合类奖项的194件作品梳理分析,发现主流媒体在内容融合生产方面的得失,以探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专业内容生产的创新趋向。

新闻与写作 2022-01-05 46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现代快报社实现技术突破,传播效果成几何倍数递增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媒体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主题报道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包括创意思路、产品样式、报道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围绕建党百年的主题主线,涌现出一大批重大主题报道的优秀案例。本文以现代快报社“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报道为例,总结了当前重大主题报道的主流操作思路以及创新做法,力图从多平台、多维度来阐释现代快报社...

城市党报研究 2022-01-05 21

融媒体报道,核心是“产品”

自2016年成立以来,视觉中心设计团队基本上每年都有获奖作品产出,今年他们又凭借浦东开放30周年特别策划——《浦东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斩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上海新闻奖一等奖。这支队伍与“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上观一起诞生,是报社融合转型的前沿阵地。一个个新闻选题经由他们,以手绘、长图、海报、动画等各种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而年轻的团队也...

解放小报 2021-12-15 28

融媒时代摄影记者应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深入普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各行业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各行业的传统生存模式带来冲击。就媒体行业而言,媒体融合已经向纵深发展,在时代大背景下,媒体从业者要作好转型升级准备,尤其作为摄影记者,在人人都能拿起手机、相机拍照的当下,摄影记者如何适应媒体发展需求是值得行业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笔者...

全媒体探索 2021-12-15 49

新闻实务|如何制作一条打动人心的新闻短视频产品

摘要:从实操的角度来探讨当下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要领,解决传统媒体文字记者向视频新闻转型过程中的抓手问题,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和要点是解决新闻短视频量化的关键。同时还要区别商业短视频创作者“流量为王”的功利和短视,寻求解决“后文字时代”新闻短视频的出口和方向。

全媒体探索 2021-12-15 26

研究视窗|邹韬奋的受众观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后,将受众定位于人民大众,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使《生活》周刊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巨大的著名杂志。由于他把受众定位于大众,因此强调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认为“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粮食’,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

全媒体探索 2021-12-15 60

借助联想、感悟,发现新闻线索

现实生活中,表面看来有些事情或事物很平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如果借助于联想和感悟,就能够将本无新闻价值或有新闻价值人们却“视而不见”的新闻挖掘出来,从而写出更具深刻主题或更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老记说事 2021-12-15 50

记者要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心理创伤?

哥伦比亚大学达特新闻与创伤中心的专家表示,复原力是人类在逆境、创伤、悲剧和重大压力来源之下的应对、反弹和适应能力,记者在这方面可能特别出色。新闻业的创伤暴露比一般人高,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心理创伤一旦发生,对记者来说是明显有害的。

GIJN 2021-12-1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