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不知不觉中,2021年已悄然逝去,2022年如约而至。该去的总会要去,如绿荫遍地的夏天;该来的自会到来,如白雪皑皑的冬天;谁也无法阻挡,更无法逃避。最好的活法就是珍惜当下,呵护健康,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踏上2022年的新征程,然后静下身心,好好总结一下渐行渐远的“2021”。
潘堂林先生是新闻大家,也曾是媒体“一把手”。很多年前就读过他的《怎样发现新闻》。最近,我详读了先生新著《新闻点子捕捉与把握——融媒时代新闻发现新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内心“化学反应”强烈。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湖南分社记者唐小晴,今年是我投身新闻战线的第十一个年头。多年来,在与一些同行和基层通讯员的交往中,常常听到有人说,除了常规性的采访活动,没什么新闻可写。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十一年新闻事业中,除了做好常规的报道,我还经常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新闻。实践告诉我:“生活中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发现新...
笔者所在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首都女记协”),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始建于1996年。尽管如今全国冠以女记协名头的组织凤毛麟角,但首都女记协的延续发展昭示:为女新闻人服务,不仅需要而且可以有作为;新媒体时代女新闻人不仅数量上在增长,而且在新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前些天跟人聊天,才惊觉,自己踏入新闻这一行已经“一轮”——2009年至今,整整12年。这些年,当过编辑,跑过时政,写过评论,深耕民生,更多的还是在一线。同事口中的“一专多能”,我想,或许就是从每年采访走过的路,可往返北京和纽约一次中得来,也从一次次切换“角色”转型升级中得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会前,必须做好摄影设备的准备和检查。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检查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包括配件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备用电池是否携带等,确保会议当天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除了基本设备准备充足,还要考虑会议的各种场景,补足所需设备。比如,如果没有广角或超广角镜头,颁奖时的合影可能照不全;闪光灯的缺位可能导致照片发...
王娴,浙江义乌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主任记者。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写的《全国首个!浙江为数字经济立法》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采写的《决胜未来的科创走廊》《寻找杭州的文明基因》《杭州出租车呼唤改革》等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毛泽东同志也说,读史,是智慧的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从媒体披露过的事件以及自己的质检实践看,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真是真理。对作者而言,如果不了解历史,不掌握历史知识,怕是要出丑的,甚至会引起哗然,毕竟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毛泽东...
对此,我深表赞同。其实,给编辑松绑的议论,这些年来早已经不绝于耳,我个人十多年来发表的谈论编辑的创造力、编辑力、主体地位、人才现状的文章也有很多篇。不过,这篇给编辑减负的文章,还是让我看到,给编辑减负任重而道远,有很多问题需要厘清。
一眼看上去好像哪里不对的样子,总觉得魏晋南北朝似乎不当出现“王亮”这个名字。好在根据引文不难找到出处——《晋书·卫瓘传》,一查便知。史书里对应的原句是“(瓘)与太尉亮等上书曰……”,那么这个“太尉亮”是谁呢?再往前翻一页,
从来记者站的第一天起,记者站徐主任就告诉我,要多读报,学习别人怎么写新闻的。所以我来记者站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报纸。整理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反而让我有一种长庆大小事尽收眼底的感觉。还从中解锁了很多专业词汇,知道了很多新鲜事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纸质媒体这一主流媒体面临的尴尬局面,对从事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美团研究院报告曾对“旅游本地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出解释,即“旅游本地化”包含异地游客“居民化”和本地居民“游客化”双层含义,具体指异地游客在旅游偏好和消费特征上更贴近本地人,而本地居民则成为当地景区的主要游客②。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由于外出旅游限制促发市内出行需求,用车服务类与地图导航类APP的活跃用...
延伸出“消费场景化”或“场景化消费”。说法不同代表的意义不同,但都是围绕场景来分析消费的,探讨的是,消费如何场景化和场景下如何消费的问题。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我们其实也有这样的消费场景,只是我们不屑于这么叫,从讲政治的高度讲,过去叫“阵地”。我们经常被教导,要有阵地意识,要牢牢占领舆论新高地。
“会说话”的标题有情有意,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融媒体时代,标题“说话”本领越高,越有故事,越能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标题既要能“抓人”眼睛,又要能走心入脑,就是要善于在标题中抠出新闻眼,透视报道视角,凸显有效信息。通俗点说就是多“讲人话”,不做“标题党”,少一点“庸俗之气”。好的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使其通俗而不落俗,用最短的文字...
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但这主要是从文章写法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文章评判标准的角度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共同标准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理论题材的好文章标准谈点个人体会,以就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