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谈谈公文的跨文体写作

我这人有个毛病——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往写作尤其是机关文稿写作上联系。究其原因,固然有心心一艺、触类旁通的成分,更主要的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形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反应乃至“联想强迫症”。前不久,我在家里“读屏”,随着“跨文体写作”这个词映入眼帘,脑海里立马跳出两个问题——公文写作能不能跨文体?该不该跨文体?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技术判断,...

如何做好老年人物采访?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占总人口的19.8%。随着“积极老龄观”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等领域有了创新性的活法,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要做好老年人物采访,除了常规的保持尊重、拥有耐心外,还有不少采访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近他们,挖掘...

青记独家丨新闻专业省思:学术逻辑、业务逻辑与流量逻辑

新闻专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冲突一直备受争议,前段时间网络红人张雪峰关于“不要报考新闻专业”的话题不断发酵,发展到“新闻专业价值何在”的多重维度的公共讨论,新闻学的主要矛盾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本次冲突的主要引发者张雪峰对新闻专业了解程度有限,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不少专业人士加入了讨论之中,其中不乏对“粉丝数量多是否意味着新闻专业...

青记独家丨美国新闻发布制度及实践

美国新闻发布制度脱胎于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机制,当时的新闻发言人在行政职能上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以总统私人秘书的身份工作。[1]随着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成型。其间,伴随着西方大众传媒的兴起,两者交互影响,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平台宣传政府主张成为常态,其中以美国为典型。对美...

青记独家丨“新闻+创意”开辟主流媒体融合新阵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媒体融合十年,主流媒体拥抱互联网,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积极运用互联网,巩固壮大网上主阵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主流媒体开始在传统新闻生产之...

青记观察丨让用“脚”写的论文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

我的开学第一课,来自朋友圈里多位教授的集体推荐——《神文!高校教授跑了一个月外卖写下这篇文,几千万浏览量,5万+评论》。推荐的理由如果划重点,这一句话我认为最到位:现在靠“脚”写论文的教授太少了!靠“脚”写论文,最经典的说法,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里的“四力”,已经成为加强新...

青记独家丨以创意思维赋能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1]近年来,华龙网不断打破内容形式的界限,发挥创意思维,促进表达上的创新,生产了一大批“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的作品。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

青记独家丨创意·边界·方向:融合新闻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新闻媒体为适应社会化传播趋势,部分新闻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新闻的生产和呈现思路,而是愈加重视以创意为核心来搭建内容框架,强调创意所包含的交互性、情感性、艺术性等特征,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持续创新,糅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数据图表、H5等多种表现形态,打造互动化、集合性、沉浸式的融合新闻,期望以此提升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然...

青记独家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问题和实践创新

解决。首先,谈谈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和传播意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在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被大多数的人或者组织接受和遵循的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它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通常由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内容构成。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包...

在韩国当记者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韩国驻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近”。确实,从首尔坐飞机回北京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但是这种“近”也让韩国对于读者来说少了很多神秘感,记者就要更用心寻找选题和切入点,争取在近距离之下,为读者呈现一个“新鲜”的韩国。作为东亚重要国家之一,韩国本身就自带一些受关注的话题,比如韩国的“顶流”——大熊猫“福宝”一家就十分吸睛。

庖丁解news 2023-10-13

文字记者做直播,如何克服“镜头恐惧”?

不过,多样化报道的步子只要敢于迈出去,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克服出镜恐惧?其实早在参与中新社新闻直播之前,我就经常有面对镜头报道的机会。早年的我经常跑突发新闻,遇到重大突发事故、自然灾害等,都会赶赴现场进行报道。这种重大突发事件,就会有很多国内媒体同行采用连线、视频等方式,联系在现场的记者进行报道。其中2009年7月的“焦柳铁路广西境内...

庖丁解news 2023-10-13

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创新路径探析

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10年。10年来,各级各地主流媒体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改革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路径和经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建设自主可控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渐成共识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做大做强,建设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成为各主流媒体必须破解的难题。南方+、澎湃、潮新闻等省级新型主流媒体平...

开讲的“开场白”

大家好!《刘国昌写作课》今天开讲了!回想48年前(1975年)的9月,我到人民日报工作在评论部听的第一课是《如何写文章?》。如今,我在这里也讲起了《写作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岁月不居,光阴荏苒。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但唯独新闻写作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由我来讲《写作课》,准备将长期积累总结的他人和自己的写作...

老记说事 2023-10-13

从一次经历说稿件采写

长期在编辑部工作的我,难得外出采访。2010年秋,终于有机会到西北大漠采访。有一天在胡杨林拍摄不少照片后,觉得还应到当地牧民家里看看。当地陪同同志担心我身体说,不用去了,文字材料有的是,回去看吧。我当时感觉到,不去蒙古包里看看,写稿也提不起气来,于是坚持向牧民家里走去。下土坡、翻山梁、穿树林,来到了几个蒙古包前。撩门帘进去,见有位老大...

老记说事 2023-10-13

“画一尺树,不可有一寸之直。”

经常画画儿、写文章的人,都知道“画一尺树,不可有一寸之直”这句名言。这话是谁说的呢?乃明代人陈宏绪也。他的原话是:“文愈短愈有曲折。所谓画一尺树,要不可令有一寸之直也。”这句话与“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有异曲同工之妙。写文章为何一定要“曲”呢?因为只有“曲”,文章才有味道,让人看得有趣。如何到“曲”呢?有两个技法值得推介——一是...

老记说事 2023-10-13

在体验中进行采访——重走西北角新疆线采写心得系列展示29

字时仿佛来到和田夜市一般。在其余部分的修改中,我也用了把长句缩为短句、将描写口语化等方式,让文字更灵活有趣。2)段落布局的修改——“段落之间要有呼吸感”示例:沈师傅提到,羊杂摊的回头客很多,前来品尝的食客基本都是好评,甚至还有外地游客在离开昌吉市后仍然会给沈师傅发微信说想吃它做的羊杂,沈师傅便会将爆炒羊杂抽成真空打包寄出,让食客在家乡...

兰大韩亮 2023-09-25

在行进中记录,新闻就是边走边发现——重走西北角新疆线采写心得系列展示30

20多岁,韩东当过国营化肥厂技术工,广告公司电焊工;30多岁,韩东当北漂,卖新疆烧烤,干美发,从学徒干到店长;如今他47岁,开农家乐、办合作社,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还凭借自己的力量带动了家乡发展变化。村上的人都说他是整个村子里最能“折腾”的人。与韩东的会面是一个偶然。来的路上,原本要采访的书记因为临时工作不得不离开红坑,我们是在这...

兰大韩亮 2023-09-25 1

采访就要脸皮厚——重走西北角新疆线采写心得系列展示31

教官们都带有军人的威严,刚开始的时候一直寻找突破口也没有实质性进展。索性领队营长很好说话,在表达清楚意图之后营长接受了采访,并约我们下次再来的时候看他们射箭。孜拉那小朋友那时候就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开始下意识地接触她,“处心积虑”地跟她聊天,拉着她的小手玩,倾听她讲话。她一开始很认生,慢慢相处下来我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活泼健...

兰大韩亮 2023-09-25

拥抱更多的可能性——重走西北角新疆线采写心得系列展示32

修改意见:“也是在玛纳斯棉田扎根的这群人生命的意义。”说法建议再斟酌,最后改为“也是在玛纳斯棉田扎根的这群人劳作不息的生命意义。”并将结尾的顺序对调。修改思考:结尾的改动不算大,定稿也保留了初稿中的结尾。其中出现比较大问题的是二稿和三稿的结尾表述,“黑色皮肤的种棉人”这一表达原本是想呼应上一段种棉人们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没有考...

兰大韩亮 2023-09-25

和记者学习如何做记者——重走西北角新疆线采写心得系列展示33

叙述,描写,引语,背景”的写作四元素,如何斟酌词句,这些都是在大量的模仿积累之后打下的基本功。在写作过程中,每次当我思路受限停滞时,我就会再去读《看庄浪》去看众多稿件的标题,看《加州暴旱记》和《小二黑结婚》的开头,看《野马的爱情》借鉴故事化讲述的语言……所谓熟能生巧,不仅是自己能写好一个开头,拟好每个小标题,并且也能自己分辨出不同稿件...

兰大韩亮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