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借题发挥|半路杀出个“陈咬金”?

014年9月20日的《常州晚报》刊有一则新闻,引题为《半路杀出个陈咬金》。笔者不禁疑惑:“陈咬金”?程咬金吧。程咬金,姓程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唐朝开国大将,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自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程咬金因贩卖私盐而身陷囹圄,出狱后遇上响马尤俊达而入了伙。程咬金头一次...

咬文嚼字 2024-10-24

微型讲坛|“鸣金”之“金”指什么

或两面蒙着皮革。只是这“金”,是什么“金”,似乎一直都比较模糊。现代辞书对“金”的释义,大多也笼统称之为“金器”。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释为:“古代军中一种金器,用以指挥停止。”所引例证也都是《墨子·兼爱》中的“越王击金而退之”。这“金”或“金器”,究竟是什么,两本大辞书都没有说明。查阅古代典籍,发现古人对“金”是有说明的...

咬文嚼字 2024-10-24

一针见血|这“箅子”不是那“篦子”

《百科知识》去年10月下半月号刊有《〈四库全书〉的功与过》一文,其中云:“而为编修《四库全书》进行的征书,恰恰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将全国范围内古往今来的书籍像箅子梳头一样梳理一遍,把凡是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都清理出来禁毁。”文中这“箅子”大谬矣!用于梳头的应是“篦子”,是一种比梳子齿更密的梳头用具,江苏常州就以特产梳、篦遐迩驰名。而...

咬文嚼字 2024-10-24

“宵小”不能写作“霄小”

电视连续剧《孤舟》第22集中,顾易中欲暗杀汪伪特务头子周知非,被黄秋收劝阻。顾易中对黄秋收说:“xiāo小得志,正义蒙尘。难道我们就眼睁睁把这个世界让给这不知羞耻的汉奸吗?”字幕把“xiāo小”打成了“霄小”。错了,应作“宵小”。宵,形声字,从宀,肖声。本义为夜。《说文解字》:“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小”作为名词时,可指...

咬文嚼字 2024-10-24

如何做好先进典型人物报道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所展现的精神内涵有所不同。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穷尽一生追逐“禾下乘凉梦”,成功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是时代楷模;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坚守在基层教育工作岗位一线,克服了病痛等苦难,帮助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圆梦大学,她的故事感动中国。可见,先进典型人物可以...

新闻世界 2024-10-24

写作素材一边记一边忘?不是脑子笨,是这三步没做对

统一记录入口后,你现在已经初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匠”,无论木料铁钉,都能颗粒归仓了。不过,上文也说过,只是将资料堆在一起是没用的,因为彼此间没有秩序化和建立关联。因而,第二步就要“入库”,做到分类明确,易搜索,易查询,并且在彼此间建立关联。这一步很重要,直接决定你此前的记录和搜集能否成为你的“外脑”。我推荐“卡片式管理”,就是将第一步...

写真实故事,人物对话一定要原封不动吗?

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写作,人物对话必不可少,但非虚构写作的人物对话比较特殊,因为有“真实”二字的限制。于是,有人就感到困惑:那既然要真实,我是不是该把人物对话一字不落地写出来呢?对此有两种意见,而且分歧很大。一种认为必须要,不然就不叫非虚构了;另一种认为没必要,表达有偶然性,同一个人同一个意思,早上傍晚讲都不一样,把握核心意思就好。非虚...

埋头苦写无人知,试下公开写作,原来坚持也可以很轻松

很多人一谈写作,就会想到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剑,这都对。创作艰难,不是百米冲刺,是人生马拉松,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大概率是会退赛的。不过,到了自媒体时代,“十年磨一剑”这句话需要有新的理解。常年坚持没错,但就像马拉松选手也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跑法和设备,让坚持变得更加轻松。写作也一样,同样也要思考如何让创作的热情更持久。其中,公开写作是一大...

田径赛分为“田赛”和“竞赛”?

2011年8月17日,《新民晚报》A20版载有《聚焦田径场上“法官”的“法眼”》一文,其中这样写道:“田径比赛分为田赛和竞赛,比速度和时间的是竞赛(包括100米、200米、800米等项目)。”“一般情况,竞赛项目更受人关注,比如百米飞人大战和刘翔参加的110米栏,总是焦点。”句子中的三处“竞赛”都是“径赛”之误。田径比赛分为田赛和径赛...

咬文嚼字 2024-10-12

词海泛舟|“一滩水”还是“一摊水”?

《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只在“摊”下立了量词义,而“滩”下未立。这是人们选用“一摊水”的主要依据。《现汉》“摊”有7个义项,量词义项为:摊③量用于摊开的糊状物:一~血|一~稀泥。④量摊子③。“摊”③中的糊状物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黏稠状态,有形但形状不稳定。《现汉》此义继承了民国时期《国语辞典》(下简称《国语》)的内容:摊④...

咬文嚼字 2024-10-12

一针见血|何来“黄藤酒”

《眉山日报》2017年2月13日第7版刊有《女子的态》一文,文中引用了陆游《钗头凤》中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句,但是文章将“黄縢酒”误写为了“黄藤酒”。何谓“黄縢酒”?縢,音téng,从糸,其义为缠束、封闭。“黄縢酒”即黄封酒,宋代官酿之酒,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黄藤,亦称“红藤”,棕榈科,有刺藤本。分布于中国广东...

咬文嚼字 2024-10-12

一针见血|应是“邦畿”

2024年7月18日《商洛日报》第7版《白居易的生态情结》一文说:白居易担任忠州刺史时,“勉力工作,开山、修路、种果、养花。同时,清肃邦幾,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敦敷五教”。其中“邦幾”错了,应为“邦畿”。幾,从丝从戍,会兵事隐微莫测之意,简化作“几”。读作jī时,表示几乎。读作jǐ时,表示多少、不确定的少数等义,如几个。邦,本是古代诸...

咬文嚼字 2024-10-12

追踪荧屏|央视重阳当阳春

重阳已过,而2014年央视重阳晚会《九九艳阳天》的标题犹在目前,挥之不去。显然,这个晚会标题是借用了歌曲《九九艳阳天》的曲名。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殊不知用错了词语。重阳又称九九,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故称。但九九未必就是重阳,歌名《九九艳阳天》里的“九九”便不是。何以见得?歌词“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便可为证。重阳节在秋天,何来“蚕豆花儿...

咬文嚼字 2024-10-12

一针见血|“袍子”非动物

2023年4月9日《中老年时报》第4版刊有《通晓兽言的人》一文,其中写道:“‘荤’……指老虎、狗熊、野猪、袍子等等大动物……”显然,这里的“袍子”是“狍子”之误。“袍子”是中式长衣服的通称,有皮袍、棉袍等。“狍子”是野兽中鹿的一种,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短,后肢比前肢略长,冬季毛色棕褐,夏季毛色栗红,臀部灰白色,雄性有角,以青草、野果...

咬文嚼字 2024-10-12

一针见血|“端倪”和“端详”

2011年8月12日《行报》B07版刊载的《杭州版“呛口小辣椒”saliyn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文有云:“如果不小心路过这里,你很可能会不屑一顾,但只要你走进去一端倪,一定会被这家小店吸引。”其中的“端倪”显然应该用“端详”一类的词语。“端详”是仔细审察的意思。“端倪”音duānní,是头绪、迹象的意思。《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

咬文嚼字 2024-10-12

时尚词苑|“班味”满满

班味”来源于热搜话题“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这种气质,被网友形象地形容为“班味”。人在上班后,因为长时间紧张投入工作,加上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条件艰苦等因素,兴致和精力被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消耗殆尽,因而无心关注个人形象,表现出疲惫、憔悴、不修边幅等样子,这种状态就是“班味”。简言之,“班味”就是因上班而出现的疲惫、憔悴等状态...

咬文嚼字 2024-10-12

人民日报评论打通“双循环”,推动改文风

以来,人民日报推出多篇重磅评论,以微视角撬动大主题,进而让论述更聚焦、更深入、更务实,这一点通过对两篇任平文章的对照分析即可一探究竟:4月15日和6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分别刊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面对高质量发展、中国产能这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

研究事儿 2024-10-12

跟人民日报学写作!标题如何做到精彩吸睛?

蚕丝绕指柔,不止为霓裳“绕指柔”强调了蚕丝“轻、柔、细”的特质,“不止为霓裳”则用诗意的语言指出蚕丝早已超越了纺织面料的传统用途,在文物保护、智能感知、健康医疗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标题有韵律、有美感,凝练形象又意蕴悠长。迎春和连翘谁把春来报?这是一篇植物学专家科普文章的标题,意在比较春天开花的迎春与连翘之异同。这类文章的标题容易就...

研究事儿 2024-10-12

获中国新闻奖的乡村振兴主题报道长啥样

社会是乡土性的,有着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从事农业生产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经验,而上述列陈的媒体报道在擘画乡村振兴图景的过程中,大多也聚焦在此,或将其作为切入口从而引向更纵深的议题。农作物增产增收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是乡村振兴最直观的表现。以《小岗牵手北大荒》为例,该电视消息讲述的是:北大荒集团深度介入安徽小岗村,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新闻前哨 2024-10-12

坚持做深度报道的TA们说:还要继续做

今年3月底,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守望与图新——2024年深度报道圆桌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新闻院系的多位知名传媒学者,与来自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搜狐等业界的部分资深媒体人,以及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的负责人,围绕深度报道中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

新闻前哨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