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素质
一张报纸的来稿多多,编辑是按照新闻价值来选稿的。怎样判定新闻到底有没有价值呢?有的说是要看“重要性”、“时间性”、“贴近性”、“趣味性”、“异常性”,还可以列出几条。这些说法已经得到了公认,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当前编辑的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应该强调和重视新闻的“引导性”。新闻与与舆论是密不可分的,强调新闻的引导性是合乎科学、合乎实...
从传统意义上说,编辑就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即来什么稿编什么稿,换言之就是“成稿再加工”。然而,报业的市场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对采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编辑的内涵应该更深,绝不能囿于“成稿再加工”。那么,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报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根,必须开动脑筋,根据读者的需求去创...
3月27日,超级续航金立智能手机·第二届观媒峰会将在北京举行。峰会由观媒(传媒大观察)主办,金立智能手机独家冠名,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此次峰会,大咖云集,观点迭出,小编今天先给大家献上其中一场圆桌对话的内容。对话大咖:门户总编辑这样看待媒体变局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搜狐网副总裁、总编辑陈朝华凤凰网总编辑邹明网易常务...
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红色的封面,蓝色的字头,编辑《新华字典》有何不为人所知的匠心?4月15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前往商务印书馆,对第11版的《新华字典》责任编辑金欣欣、宿娟、李青梅进行了采访。动力读者关爱从2002年起,金欣欣、宿娟就开始从事...
编辑在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拜群众为师、做百姓亲人、讲中国故事,在新时期,必须充分发挥编辑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出版物所体现和承载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编辑的个人实践活动,编辑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门人”,必须把好关、守好门。在依托传统媒体的同时,要敢用和善用新媒体技术,用“政治家的头脑”和“艺术...
一、引言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编辑能否在编辑工作中贯彻“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的指导方针,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新世纪新使命使高校期刊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青年编辑能否迎接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编辑所应具有的新技能,决定了高校期刊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笔者根据青年编...
在编报的时候,编辑有时也想就版面上的稿件、编排写些话儿,其表现形式有编者按、编者的话、编后等。其中“编辑感言”也是一种形式。下面就说说“编辑感言”这种形式——什么是“编辑感言”?“编辑感言”是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用于强化宣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时效性、针对性强;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评论,或者说是评论中的...
1965年8月,我大学毕业分配来到报社。先在工商部做见习编辑,处理来稿来信,综合读者意见,汇编内参资料,供有关方面参考。没有编发过见报文章,更没有写过署名报道。半年之后,调到总编室夜班,开始了长达8年的编辑生活。(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刚做夜班编辑,又是一个陌生的行当。头衔还是“见习编辑”,工作有个师傅带领,我的师傅...
2016年7月8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拙稿《责问过后须问责》。拿到报纸后感慨万分,这可是发过去好长时间的稿件啊!现在,经编辑精心斧正,巧借《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一“由头”,添加新的表述语言,成为贯彻中央最新精神、符合主旋律、贴近实际的时文。多少年来,业界同仁都称人民日报大气,我觉得背后自然少不了大气编辑的耕耘,单就“养稿”之功,就...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2016年撤换和修改过两篇有关“撒谎作文”的稿子。他认为两篇文章批评的现象确实存在,所发议论也有道理,那为什么要撤?提倡中小学学生写作文多写亲身经历、写真情实感,当然是对的。但有些命题作文,允许学生想象和虚构某些场景、情节,书写积极正面的思想感情,也并无不妥。简单地把这类作文都归于“撒谎作文”,是很不合适的,不...
作为“把关人”之一,在信息海量、思想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要想做好工作,校对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匠人意识、学习意识。政治意识党报除了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之外,还要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新媒体时代主动设置议程,利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引导舆论。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的主心骨和压舱石,校对人员对此应铭记在心。...
编辑的科学素养决定了编辑的眼光,决定了他呈现给大众的是怎样的产品水平与产品质量。科学素养并非是科技类出版物编辑才应该具有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众对相应知识的了解需求迅速扩大,而科普读物是大众获得科技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是编辑处理好书稿,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一环。编辑应关注新知识、新科技,最大限度地保持对科技的热情,...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出版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为大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出版从业人员,编辑人员应该怎样做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出版大众喜爱的科技类读物?本文与大家分享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读物。一、如何理解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3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
近两个月,我们的小编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公众号推送也不太正常,见谅。小编在学习的同时想到我们的读者中也有很多同行正在埋头学习或即将学习。今天正好看到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现摘录供大家参考做笔记。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具备哪“四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
身处“快”时代,编辑也被“速成”化,不少新编辑正常的成长过程无法保证,还未进行基础的编辑知识学习就直接和市场接轨,这不利于编辑素养的打磨、定性的锤炼和职业的长远发展。编辑自身要培养“钝感力”,把心神放在素养的沉淀上,同时,遵循自然的成才规律,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出版机构要制定合理的编辑考核制度,给编辑提供安心出精品的环境和保障。我们...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时,曾在《自题校勘四库书砚》中如是形容编辑工作的苦与甘。日前,中国编辑学会公布了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近这些最少也有15年编辑工作经历的优秀编辑,探寻“曾读人间未见书”的他们,在从小编成长为名编的过程中,发生的动人故事...
核心阅读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编辑除了需要广博的学识与知识外,更需要培养精细精准的工匠精神。裁缝制衣,可谓一针一线,精心细致,若缺针、漏针、错针,制出的衣服便成废品,无法上身。编辑审稿、编稿、校稿同样如此,若缺字、漏字、错字,生产出来的也是废品。只有精心细作,才可能编辑出精美优秀的精神食粮。编辑的工匠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如今传统出...
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的出版方针保持一致,才能很好地担负起出版文化事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导向。在出版工作中,我们应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出版物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当下,互联网盛行“去编辑化”,作品生成后直达作者,省去了“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环节,然而,恰恰是出于打造精品图书的品牌要求,编辑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名优秀的编辑,要编学研写四位一体,齐头并进。编辑以编为主,但也一定要懂写作。只有懂写作,才能准确地把握书稿的优缺点,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一开始,他是这套书的编辑;后来,他成了这套书的作者。他说,这套书前半部是他的编辑代表作,后半部是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