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
在此,讲一下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问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报道中,关于“主题”的表述很混乱。■人民日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一文中写道:6月11日是我国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说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甘肃兰州举行。“文物保护...
语言与文化课上讨论了同学们关心的“口述影像服务”(DescriptiveVideoService)。我说:从电影视觉影像到口述影像,意义形式的转换经过了一个语言符号化过程。这是一个从空间性叙事到时间性叙事的过程。时间性的转化带来了语言一维性的思考深度,带来了民族性、甚至地域性的思考深度。与此同时,时间性带来的语言逻辑性遮蔽了现实。新闻...
此类“重复”,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反复”,往往能起到强调或者突出某种情感的作用。作为编辑,若是一见重复的用词便径自删改,难免有“滥施刀斧”之嫌。然而的确许多重复性的表述存在语病。这种情况在口语中非常常见,如:
从出版质检实践看,语法问题往往是编校质量检查争议的焦点,不利于形成质检和编辑之间和谐的协作关系,也有损质检工作的权威性。同时,编辑为了避免由于语法错误而被扣分,有可能削足适履,过度改稿,不利于保持作品的原有汁味和作者的语言特色,甚至引发作者与编辑的争执。
这两天,题为《江苏省长,再赴南京“督战”》的文章引发全网热议,一个“赴”字引发舆情。江苏省省长“再赴南京”“赴”字用错了吗?时政新闻报道如何避免歧义??
在文稿中经常出现的逻辑错误有:概念方面、判断方面、推理方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和论证方面的差错。具体如下:
在有关两会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应该知道哪些基本常识?注意哪些不规范表述?木铎书声持续关注两会动态,并于去年推送笔者文章“两会知识常见不规范表述100例”。?
很多作者写文章,以为语言是自由的,文字是活泼的,甚可以信马由缰,铺陈开来,满纸才气,想像力丰富,就是好语言。殊不知,语言句子文字最重要的是准确和控制。陈忠实说:“找到自己的句子。”有作家说:“语言是文体的基础,文体是语言的灵魂。”也有人说:“叙...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该修辞手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特性,或者矛盾的不可调和,其基点着重于“比”,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不同本质特征。反面对比。这种对比是对同一个事物本身具有的一正一反的两个方面加以...
比喻、比拟是语运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修辞手法,可以单独设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形式,与句式转换、表达的准确、生动融合在一起考查,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综合性强,并且在语境的设置上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具有权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在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要留意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语法错误。?
自然语言中很多词都是多义的,但在特定的环境中一般都具有确定的含义,不会造成误解。如果由于语词的多义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仍可以作多种含义的理解,就称为歧义的谬误。例如,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状如牛而无角,一足。(见《山海经·大荒东经》)后人附会为舜时的乐官夔只有一只脚。《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许多语言都有作为语法范畴的“数”,名词区分可数与不可数。表同一事物的名词在不同语言里可能都是可数或不可数的,但也可能在甲语言里是可数的,而在乙语言里却是不可数的,这是因为世间事物的可数、不可数问题原本属于逻辑范畴,而语言里的数却属于语法范畴。语...
不同的地域、性格、职业、年龄、心境等等都有着不同的语言,这些“不同”,构成了语言的个性,这些个性使得我们的语言世界绚烂多姿、异彩纷呈。那我们应该怎样让语言充满个性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节选自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第二卷第一部的精彩内容,学习在写作中如何写好个性化语言。
昨天下午,我的“论证与修辞”选修课进入了新的一讲:“叙事修辞”。这是我以前在评论课上没有讲过的内容,目前讲义中也只有新闻报道中的修辞和司法过程中的修辞两个部分。尽管它们都不属于我作为评论教员日常关注的内容,但修辞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我关注还是...
遣词造句功夫,必须反复锤炼章道无论是给传统媒体,还是给网络写稿,遣词造句的功夫必不可少。要使自己具备这硬功夫,必须要反复锤炼。下面结合一些事例,来看看如何在实践中反复锤炼。一、用词要反复推敲,要准确清晰例1:有时,不同的词反映了不同的动机与境界。比如,“县委书记王俊铭在县委常委某某某、副县长某某某、局长某某某的陪同下,深入某镇某村……...
语义词语组合成句子,语言描述、修饰、传达思想信息,都有其相应的语义。新闻语言在语义分寸把握上,非常讲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时代性。用词达义。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要求。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一再告诫记者要“准确、准确、再准确”。新闻语言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为使读者能够准确全面地接受信息,新闻语言表达的首要条件是语义必须准确清晰...
我看到某媒体上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一轮弯月……”。请您说说这种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李于蔚李于蔚读者:“轮”做名词时指“轮子”,即车辆或机械上能旋转的圆形部件。例如“车轮”“齿轮”“轮胎”“三轮车”等词语中的“轮”都是这个意思。“轮”有时也用来指形状像轮子的圆形东西。例如“年轮”“舵轮”“耳轮”等词语中的“轮”都属于这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