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体裁,是我党我军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年代,典型人物报道都起到了树立标杆、成风化人、凝聚正能量的关键作用。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但典型人物报道中,赋予报道对象鲜明的个性,扩大其影响力,仍然是新闻人追求的目标。关键词:典型人物;...
很多媒体都建立了庞大的通讯员队伍,这不仅是媒体提升影响力、延伸触角的需要,也为企业宣传本单位业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但基层(企业)的通讯员水平参差不齐,篇幅较短的消息写作尚能承担,中长篇的通讯稿往往能承担者寥寥,投稿命中率也不高,成为通联队伍的一块短板。笔者在行业媒体、大型央企从事新闻采编业务8年,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些通讯写作心...
新冠疫情期间,媒体上涌现出大量的人物报道,引发大量关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老典型”,他们多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社区工作人员……是你我他都可见可敬可学的邻家普通人。他们为我们展示的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迹,而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他们对于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者按?今年是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逝世20周年,也是中国人登顶珠峰60周年、新华社珠峰报道60周年。与此同时,我国珠峰高程重测,引发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中国媒体在地球之巅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融合发展新成果。60年来,代代新华人踏着郭超人等前辈的...
在现实社会中,像焦裕禄、钱学森、袁隆平等这样全国性大典型的人物,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上宣传得更多的也就是小人物。然而,我们往往会发现,被宣传的不少小人物,写的不如他们做的,也就是说写得还不够好、不够到位。所以,要真正把小人物写得鲜活,也是不容易的。这里笔者结合自己所采写的一些小人物的通讯,...
人物报道的十种开头法侯国政2010年9月初,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开门见山式就是直截了当落笔,达到“先声夺人、直接扣题”的效果。《辽宁日报》发表的通讯《平凡岗位上伟大的人》开...
新闻人物报道如何“动”起来唐务逊“新闻因人而生动”,但新闻要把人物报道,尤其是典型人物报道做得生动好看,却是另外一篇大文章,需要下工夫。要善于从静态化、模式化、完美化转向动态化、立体化、多元化,也就是从呆板、沉闷走向动感、动人,让报道“动”了起来。一、主动选题除突发事件外,主流媒体对典型人物的报道都比较慎重,因为当前的社会纷繁复杂,报...
在现实社会中,像焦裕禄、钱学森、袁隆平等这样全国性大典型的人物,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上宣传得更多的也就是小人物。然而,我们往往会发现,被宣传的不少小人物,写的不如他们做的,也就是说写得还不够好、不够到位。所以,要真正把小人物写得鲜活,也是不容易的。这里笔者结合自己所采写的一些小人物的通讯,...
□尹雪梅人物报道,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曾几何时,雷锋、焦裕禄、时传祥、王进喜、李素丽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报道所展现的感人事迹、崇高精神让无数中国人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如今,主流媒体依然十分注重典型人物的报道,但是,时代形势的变化,如信息传播多样化、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娱乐化等,使得写出一篇像以往那样万众瞩...
人物新闻主要包括人物消息、人物通讯和人物新闻特写等几种体裁样式,每天在各类报纸、杂志的版面上都可以见到各种人物新闻。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正因如此,写好人物新闻,对于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是要想写好人物新闻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能够表现出所...
一个半小时的紧张采访终于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被采访对象已没耐性再认真回答任何问题。最难忘的事?最困难的事?最遗憾的事?最感激的人?最仇恨的人?以及为什么?这么多未曾仔细想过的问题将他折腾得疲惫不堪。(此时他已无法再集中注意力,为了不说错,他只能尽量少说。另外,凡事都找个最怎么着以及为什么真的很难。不信记者反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看能不能...
写人物,要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处谢晓玲?美国新闻界有条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异事件”就能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然而,近年来在我们的英雄舞台上,更多的普通人带着他们英雄的事件成为新闻的主角。如近两年甘肃日报在“我奋斗、我幸福”栏目中推出的典型人物,有的是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工厂的技术能手,有的是农村自主创业者,都是些平...
我们这样写小人物故事(下)——以常德日报《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为例葛辉文三、展现共同点和不同点,用新闻的影响力为特殊群体鼓与呼《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首篇报道《北方大馍走四方》见诸报端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篇通讯具有很强的正面导向作用,除了典型突出、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外,至少还说明这样4个问题:
我们这样写小人物故事(中)——以常德日报《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为例葛辉文二、寻找典型,从真实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内心,呈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源于2008年的特大冰灾。当时,冰灾给常德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很多家庭水管冻裂,早餐店关门停业。而这时,在大街小巷,人们总是能听到北方口音的“老面馒头,北方大馍”的...
我们这样写小人物故事(上)——以常德日报《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为例葛辉文常德日报《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立足湘西北一隅的常德,历时5年,寻找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流动人口,讲述这些在流动的大潮中小人物的真实故事,生...
03展现共同点和不同点,用新闻的影响力为特殊群体鼓与呼?《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首篇报道《北方大馍走四方》见诸报端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篇通讯具有很强的正面导向作用,除了典型突出、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外,至少还说明这样4个问题:
02寻找典型,从真实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内心,呈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源于2008年的特大冰灾。当时,冰灾给常德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很多家庭水管冻裂,早餐店关门停业。而这时,在大街小巷,人们总是能听到北方口音的“老面馒头,北方大馍”的叫卖声,成了冰灾中温暖市民的声音。当时,记者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我要写...
?常德日报《讲述·流动的中国》专栏立足湘西北一隅的常德,历时5年,寻找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流动人口,讲述这些在流动的大潮中小人物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示出改革大潮助推下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变化,呈现给读者一个具有文化多元性的“流动的中国”,为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寻找答案。
人是纪录片永恒的话题。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为主,是对人的生活场景和真情实感的纪录,拍摄真实环境里真实时间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用影像语言讲故事,以生活的真实形态来表现生活,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百态折射社会现实,客观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