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方法技巧

陈安庆:怎么成为新闻写作爆款高手?

陈安庆:怎么成为新闻写作爆款高手?

讲故事,引导读者产生共鸣,讲痛点,聚焦冲突,矛盾点,让稿子有冲击力!让你的写作充满无限变化,引起人们愉悦的心情!感受文字的魅力与活力!利用可能引起共鸣的痛点,说服大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入足够多的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

南方传媒书院 2020-11-12 53

“六个写到”让平淡新闻成精品力作!

我所佩服的记者不是在“多大的”媒体从业,而是能将“多小的”新闻写成精品力作。因为履职基层,我始终致力做这样的记者。事实上,多少年来我采写并获奖的新闻绝大部分源于芝麻大小事,是许多人瞧不上眼或根本进不了其视野的平素题材。我一直以为,好记者不甘当搬运工,简单将事物从现实搬到媒体,也不是靠撞运气在年初争申报名额侥幸得个奖拿个证,更不是仰仗颇...

谈新闻写作中的“概括”

新闻写作的实践表明,写新闻离不开概括。那么,何谓“概括”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概括的两种基本形态概括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是驾驭新闻语言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事实是复杂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新闻的篇幅却是有限的。写新闻不可能事事举例,事事详写,面面俱到。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

写作教程 2020-11-12 61
如何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稿件?

如何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稿件?

传统阅读,是基于思想和思考的一种阅读;浅阅读则是信息和兴趣的需要,是一种快餐式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对办报理念、报纸内容、发布形式都提出新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宝鸡日报进行了一些努力,下面与大家分享——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我们紧扣...

老记说事 2020-11-12 53
追求直抵人心的新闻表达

追求直抵人心的新闻表达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特征,也为新闻表达带来了新课题。一在以纸为媒的年代,人们读报是啥样?那时,“爱不释手”、“手不释卷”是阅读的至高境界,带来了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可能和习惯。上海人早先有句名言,“夜饭吃好、新民夜报”,吃过晚饭后只有一...

老记说事 2020-11-12 118
“同题作文”,如何与众不同?

“同题作文”,如何与众不同?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不仅是所有媒体高度关注并集中精力做好的重大主题报道,更是在“同题作文”中检验媒体实力的一次大考。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媒体,只要立足区域实际,精心组织策划,找准着力点,同样能在重大主题报道...

传媒评论 2020-11-12 59
文稿写作也有管理学

文稿写作也有管理学

“笔杆子”是机关里的“香饽饽”,有句话说得好:“材料搞得好,机关抢着要”。回想曾在市委办工作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文稿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创造,也是机关新手绕不过去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但掌握好技巧,写作水平总是可以得到提升。结合自己在机关文稿写作一...

秘书工作 2020-11-12 42
在新闻写作中,要学会变化角度,敢做“跳”文章

在新闻写作中,要学会变化角度,敢做“跳”文章

所谓的“跳”,是指新闻脱下层层伪装,以一种鲜明的姿态直指事实核实,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样子;或者别出心裁,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一种鹤立鸡群的样子。抛弃陈规、撕下伪装、讲出真话需要勇气;与众不同、唯我独醒、大音希声更需要勇气和功力。要做很“跳”的...

案例|改好一篇新闻稿的8个角度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电视新闻稿的具体修改案例。你真的会改新闻稿吗?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是小菜一碟,其实未必,这里边门道很多。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有所启发。一、看原文,理清头绪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电视新闻稿。这是一篇大路货,稍加修改在市县电视台新闻栏目中应付播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按照高标准要求,如果在央视、省台新闻栏目中播出,它还存在着一...

2020-11-04 1

做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会上强调:“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不仅是所有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也是践行“四力”的具体要求。何为“有温度”的新闻?笔者认为,有温度的新闻就是带着37摄氏度的新闻,就是如同体温一样温暖亲切,能够直击心灵的新闻。“有温度”的新闻,就是通过身边的“凡人小事”最短时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

山西经济日报 2020-11-04 63

如何让新闻报道既有故事性又不失真实性?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产生的,其滥觞可追溯到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写法;20世纪末被引入我国后又有了新发展。它是一种优良的新闻写作方法,具有明显的长处;但又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效果。正确认识与使用这一写作方法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可接受性。

干货|新闻写作中常犯的十五种逻辑错误,对照自查!

以偏概全定义:依据不充分的例证得出普遍的结论。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分析: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

新浪财经 2020-11-04 66
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中如何精心穿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

通讯员在新闻写作中如何精心穿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

广义的“新闻背景”,有三重含义: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这种广义上的“新闻背景”,就新闻采访而言,是必须考虑的。狭义的“新闻背景”,单指与新...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语言的美学艺术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新闻写作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更加注重标题的创作、写作过程更具动态化、内容覆盖更具全面性以及整体编排更具视觉性。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技术提高了素材收集速度和质量,扩大了素材收集范围,丰富的传播方式增强了新闻的视觉化、立体化和形象化,平台智能化的分发机制,促进了新闻“精准化”的传播;因此,在新...

新闻爱好者 2020-11-04 58

叶永烈给新闻记者留下哪些采写干货?

对叶老先生,大家最早熟悉的,莫过于他作为主要作者创作的儿童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和《小灵通漫游未来》系列。可以说,这些书启了蒙近几十年来无数中国青少年对科学世界的早期探索。但事实上,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叶老,在人生上半场挥笔驰骋于科幻的世界,而在人生下半场,更是执笔挥毫了自己一部传记书写史。叶永烈写了哪些让媒体人都惊叫汗颜的纪实...

南方传媒书院 2020-11-04 63

让新闻中的数字“活”起来

我敢打赌,谁能认真地、一口气读完下列消息,谁准会被推为“最佳读者”。ⅹⅹ广州一月四日电梅县市城乡私人存款增长迅速。据去年底统计,全市存款余额达两亿三千五百四十九万元,当年净增六千五百九十七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四成二;每人平均存款从六年前的五十一元三角八分增至三百一十八元二角三分,增长了六倍。在这些存款中,私人存款占了五成八。定期存款...

中国新闻社 2020-11-04 103

如何为版面配图片写说明

编辑工作的另外两项重要工作是为版面配图片与配评论。首先讲讲配图片。图片不仅有美化版面的作用,而且有新闻价值。长期以来,图片是配角,文字是主角;如今到了“读图时代”,图片在版面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有时也成为主角了。图文并茂成为报纸、期刊的基本要求。

陈力丹教授:学术写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陈力丹教授:学术写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经常谈学术写作,那么,何为学术研究呢?简单来讲,学术写作就是用很多真实的判断,确定一个新的判断具有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使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真实的判断”指的是得到公认得到科学原理,学术研究的结果,要形成某种陈述或公式,而这里所说的解释...

新传研读社 2020-11-03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