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几十年过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藤椅上被顶穿的那个洞”,《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这样的细节,至今没有忘记。这,就是新闻细节的魅力所在!
新闻到底在哪里,它从哪里来?这是一直以来不少基层新闻宣传报道者的困惑:不知道新闻到底在哪里,找不到新闻却找了一个理由,我们在基层,身边的人都是普通人,身边的事都是小事,不值得写。?
新闻是一种精致的阅读体验,守住这份精致,媒体才能在新媒时代岿然屹立。而这份精致,正是由一篇篇好新闻堆砌而成。好新闻会讲好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它需有怎样的立意、内容和结构?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费伟伟的新书《好稿怎样讲故事》通过“文...
编者注:本文所修改的这篇电视新闻稿,是8月24日本号推送的《这不是新闻报道,这是工作汇报、工作简报!》一文中笔者点评的第三篇稿件,该稿来源于广东省某地级台微信公众号。这篇新闻稿不是新闻报道,是工作简报。记者要善于把工作简报转化为新闻报道,要学会用新闻事实说话!那么如何才能把这篇工作简报式的新闻稿改成规范的新闻稿呢?
记者做好采写工作,客观事实的陈述只是第一步,要写出动人心、接地气的好文章,需要有对社情的了解、对人情的熟知和对风情的意会,更需要有问禁、问俗、问变的细致考量。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原上海分社副社长范伟国《“三情”与“三问”》一...
写的文章总被编辑改得花花绿绿?修改不知从何下手?差错太隐蔽老是看不出?校对文稿是文字工作者的经常性工作,看似简单,做好不易,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写作时避免或少出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文章中出现的差错,让文笔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交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所处的舆论生态也随之改变,从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公共传播时代。复杂的媒体生态和新闻场景的变化,给传媒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也给传统媒体带来无法回避的困境:信息分散、受众分流、信任度下降、影响力弱化,有的时候,社交媒体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主导者。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传统媒体开始寻求新的生存方式,这不...
最近,有读者朋友跟我吐槽说,写材料时没东西可写,三两句话写完就不知写什么了,看别人文思泉涌,说法一套一套、金句一串一串,像竹筒里倒豆子,哗哗哗的出来。
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碎片化阅读时代,要多做短新闻。这是时下媒体人的追求和行动。如何把短新闻做好呢?我们的体会是:稿件结构要紧凑,内容要集中,逻辑要合理,表达要顺畅、清新、有情。?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宋代宋太宗的一歌年号,976年12月至984年11月,为期8年)时期。
人民日报国际部近年来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世界经济报道作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是:①世界经济报道要为国内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积极配合,介绍可资借鉴的做法与思路;②紧紧抓住读者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高屋建瓴,释疑解惑;③密切跟踪世界经济的走势,及时传递经济信息,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准确分析经济现象,提高报道的科学性。
1997年10月29日,是世纪之交中美关系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翌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两个伟大民族的握手》(以下简称《握手》)一文。这篇发自华盛顿第一现场的新闻特写,不仅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业界同仁的称赞,而且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