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新闻宣传无小事。特别是党报,有着特殊的政治属性,发生见报差错轻则影响公信力,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报纸上的差错会因社交平台与自媒体裂变式传播而放大不良影响。因此,党报工作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防堵差错的重要性,采写、编审、校检各环节齐发力,力争实现“零差错”目标。笔者结合党报编辑工作实践,谈谈新闻报道常见差错表现...
有人说“稿子是改出来的”,这话对搞新闻报道的人来说,并不科学。因为新闻稿件是以事实为核心的,再怎么改,也不可能将事实改变。可见,修改只能是有限制的改动,单凭修改,不会改出好的新闻作品。事实上,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恰恰是一气呵成的,并不要做大的政动。对初学写作者来讲,所写稿子大都是几百字、几十字的短新闻,哪能凭修改就能上头版头条呢?
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
编辑当久了,多少会有些怪癖。比如我,收到稿件不是立马瞅第一行,而是找引号。这大概属于创伤应激障碍的变种吧——拜经年累月的坏稿子所赐,尤其那些「零对话」的长文,甚是伤身,读着就像塞了一嘴煮过火的鸡蛋黄,噎得五脏六腑都要出来找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用预见性考虑问题的本领。那么,采写新闻需要不需要这种预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