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方法技巧

把稿子写得再短些

最近读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字就两个字——《说短》。当然,汪曾祺讲得是如何写小说,但与文稿写作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为什么很多小说写得很长,汪曾祺总结了五个原因:一是情节过于曲折。他本人的观点是“小说写的是生活,然而生活是没有多少情节的”。其实文稿也是如此,稿子写的是工作,解决的是问题,没有那么多宏大叙事,不需要长篇大论、史诗文章...

稿子与日子 2022-08-02 47

写稿子讲道理的四个招式

一篇我们讲到,道理是很少的、具体的、直面问题的,这是讲道理的“心法”,今天则从实操的角度,重点讲讲讲道理的招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懂得克制。因为道理是珍稀的,除非是专门的党课或务虚会,对于常规性工作会议,大可不必在讲道理上花费大多笔墨。要懂得克制自己,懂得适可而止,甚至是点到为止。最近在重读《毛选》,又读到《愚公移山...

稿子与日子 2022-08-02 43

用好“错题本”夯实业务基本功

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来,公众见惯了各地抗疫举措层层加码、一刀切的任性而为,舆论充斥着不满与指责。前段时间一位记者根据某地公开宣传的“欢迎八方来客”的内容,采写了一篇正向肯定的评论,看到这篇稿件的编辑都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当地防疫举措的柔情和温度。但这篇稿件被领导“拦”了下来,“话说得太满”“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能只看口头宣传,还要看实际行...

中国记者 2022-07-27 47

最近怪有启发的8句文案

我一直觉得,文案人不爱看文案,不喜欢钻研文案,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么就是您不喜欢文案这个职业,要么就是您对自己没追求,不够上进,没有野心。文案这个东西,一旦你钻研进去,你会发现里面学问可大了,这些学问可能随着你的经验进阶,有些变得不再是学问,但唯一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积累,和思考。给大家分享最近看来的8句文案,是引发我思考的文案,但愿...

文案怪谈 2022-07-27 20

一年时间,成为更好的文案

很多人感慨:看了很多文案资料,学了很多经典文案,却依然写不好文案。问题出在哪?可能恰恰就是看得太多了。如今这个时代,只要想学习,就不愁没资料。拿文案来说,网络上可以搜到大量的学习资料,不爱看文字,还有视频、音频。而信息极大丰富的另一面,是信息的过剩。大量有用、无用、碎片的内容混杂其中,让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消耗。可获得的学习内容越...

文案包邮 2022-07-27 26

文案怎么锻炼

经常有人抱怨:看了很多资料,学了很多课程,却依然写不出一句好文案。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恰恰就是看得太多了。如今这个时代,只要想学习,就不愁没有资料。拿文案来说,网络上可以搜到大量的学习内容,不爱看文字,还有视频、音频、直播等等。信息极大丰富的另一面,就是信息的「过剩」。大量有用、无用、碎片的内容掺杂其中,让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消耗。...

文案包邮 2022-07-27 30

新闻稿件的形体美之初探

新闻是赏心悦目,还是面目可憎,标题这张“脸”很重要。上等标题,是美人脸、阳刚脸、萌娃脸,天然雕饰,出水芙蓉。中等标题,是网红脸、整容脸,模仿痕迹较多。次等标题,蓬头垢面、油腻大叔脸,是从不照照镜子的随意脸。“惊艳脸”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瘦一瘦脸,采用自然减肥法,在起标题时心中时刻有一把“瘦脸”的戒尺,在举重若轻、驾轻就熟中让脸惊艳起来...

全媒体探索 2022-07-27 24

善于从观察中找新闻

找新闻是记者的天职。发现新闻、捕捉新闻、报道新闻,是记者每天都要做的工作。那么,这些新闻从哪里来呢?一方面是公共新闻资源,如发布会上的新闻、各种活动论坛消息和突发事件等。另一方面则是靠各媒体记者自己发现的新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己采写的稿子”。这类稿子比较难找,要靠记者去“跑街”、去观察、去发现。宝鸡日报曾刊出一篇题为《跑了三条街买...

老记说事 2022-07-27 19

备足“好料”,文稿起草更出彩(附案例)

巧妇最怕“无米”,写手最怕“无材”。只有又多又好地占有材料,以“海量”支撑“质量”,才能游刃有余写出得意之作。既广且博。要拓展材料搜集面的广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多地积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历史等各方面资料,丰富“百宝箱”、建好“弹药库”。比如,准备一篇全区乡村振兴会议的领导讲话稿,要上看中央领导有什么重要讲...

秘书工作 2022-07-27 31

语言哲思|“男妇女主任”和“离婚典礼”

一般情况下,妇女主任应该由女性担任,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男妇女主任”。比如赵本山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中,青年农民刘一本在媳妇不肯当妇女主任的情况下,代替媳妇当妇女主任,成了“男妇女主任”。再比如:(1)今年54岁的李宗升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西关社区前西关街村的妇女主任,是该社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男妇女主任。据村干部介绍,李宗升...

咬文嚼字 2022-07-19 53

写作需要最强大脑?这招能帮你拥有整座图书馆

叶老师你好,我平时爱记笔记,想把读过的书、生活见闻、感悟、想法都记下来当素材。这样对写作真的有帮助吗?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一开始我用笔记本记,然后用电脑记,后来用手机,时间长了就七零八落,想找某个素材,要不找很久,要不根本找不着。还有分类也是个问题,即使我把文件夹分得很细了,仍然有很多重叠,或者有些材料不知道该归哪一类。有时候觉得好累,...

叶伟民写作 2022-07-19 31

笔杆子系统思维的五项修炼五:统一性思考,把观点写像(附经典案例)

所谓统一性,也可叫同一性,说通俗一些,即同一个层次上的观点属同一个类别,不相混杂。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篇文章里,同一层级的标题,关系应该像中国传统族谱里的兄弟姐妹一样,血缘要亲近、辈分要对等。我想,任何人在修族谱时,都不会把外姓兄弟写进去,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也不会把叔伯一辈写到兄弟这辈上,因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否则就乱套了。我清晰记...

懂得很多道理,还是不会系统思考咋办?再送你七点建议

这段时间,我分五期,从完整性、逻辑性、层次性、结构性、统一性五个维度推出了五篇文章,谈了公文写作系统思维的五种修炼方法:1.完整性思考,把观点写全2.逻辑性思考,把观点写顺3.层次性思考,把观点写清4.结构性思考,把观点写完5.统一性思考,把观点写像文章发出后,陆续有朋友发信息给我说,公文写作系统思维这个主题,以前还没见过这么“系统”...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听听上海一线名师怎么说~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有些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就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找出这些关键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海底世界》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全文的关键句,对其进行扩展整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海底,动物各有特点,植物多种多样,同时还蕴藏着丰富...

语言文字周报 2022-07-19 22

为了写好材料,我翻烂了这几本书

天介绍几本在我短短的笔耕生涯里具有启蒙意义的书,这些给予了我“降维打击”式的教诲,读了受益匪浅,供大家参考。一、毛、邓的选集阅读时,注意几点:一是注意学习其中口语的运用,用心感悟他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采,我认为这是最易于模仿的一点。二是学习其中说理的方式,研究其如何用老练、有力的语言,将道理简明扼要地说清楚,怎么将深奥的哲理掰开揉碎...

海海笔记 2022-07-19 47

写材料老前辈手把手教的5个绝招(超有用)

.句子结构复杂,从句多;2.毫无意义的倒装句;3.一大串修饰成分;4.喜欢用被动式;5.太多结构助词。试改之为: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媒体形式、互联网资源和外部课堂,为课堂充分增色提味,改进了僵化的授课形式,提升了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这是普遍有效的。再比如,“员工对董事长在大会上的讲话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改为“员工对董事长在大...

海海笔记 2022-07-19 48

你不知道的写作底层逻辑,现在看还不晚

各种公文充斥着无数的借鉴、参考、模仿……本质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只要有技巧地改动,改好了那就是你“原创”的好材料。公文不是作品,虽然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但仍是没有所谓“版权”的,它代表的是公家。公家的东西,自然是大家的东西。03关于“效用”公文,除了那些具有极大影响力甚至改变历史的极少数,其实九成都是速朽的。也...

海海笔记 2022-07-19 51

写材料23个常用副词(附实例)速收藏!

文是一种以动词为关键要素的语言,因此修饰动词的副词有时尤为重要,可以起到强化语气、精确语义甚至提亮整句话的作用。试列举部分常用副词和例子,大都是比较实用的,可以适当记忆,最好是做到信手拈来。1.始终:表示一以贯之的动作例:始终坚持、始终做到、始终带头、始终牢记、始终铭记、始终贯彻2.切实:表示强调语气,常用于提要求例:切实做到、切实抓...

海海笔记 2022-07-19 39

6个方法让你写的材料更有权威性

本领域的法规条文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般来说,法规条文语言精炼、准确,表述清晰、得当,本身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参考法规条文用词,甚至照搬一些规定、办法、细则的表述,都是增强材料权威性的好办法。【三】对标上级文件不管是写哪个业务领域的材料,上级文件都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细致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当起草人面对不甚熟悉的工作领域...

海海笔记 2022-07-19 56

写材料和编顺口溜有什么相同之处?

很多材料是用来读的,报告、发言、授课、交流、心得等等,本质上都是讲话稿,当然就需要读起来朗朗上口了。反过来,带着写讲话稿的目的去写材料,自然更好上手,因为我们不一定写了一辈子文章,但绝大多数人都讲了一辈子话。把握这点共通之处,就不会被“写文章”的执念禁锢住,写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思维也就更加开拓。此之谓,“用说话的方式写文...

海海笔记 2022-07-1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