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标题点评:单一标题,直截了当地交代事情重点,这个标题写得还是很不错滴。交代的点很干净利索。得分:8分)本报讯(记者***)9月17日,杭州西湖景区一家人均消费近2000元的日料店“被举报卖核辐射产地食品”一事登上热搜,持续引发关注。近日,该家日料店已被当地市场监管局处罚款3.89万元,据了解,该处罚目前已结案。(导语点评:这部分的内容...
其实本题中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的,分别是“央视媒体”、“疫情期间”、“成功的原因”。“央视媒体”这一关键词限定了论述的主语,因此我们的论述不能围绕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展开,而是要围绕央视的媒体。“疫情期间”则是暗示了论述的背景,这里有很多同学在论述的时候完全割裂的第一小问和第二小问,第一小问去回答疫情期间,第二小问却没有限制在疫情期间...
这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是寒露。天气越来越凉,夏日带来的某种动力和激情也在褪去。无论是收到的投稿,还是在我们的课程训练中,我都鲜明感受到了小伙伴们热情的消失。这一种“凉”,带来的还有对自己作业的不认真。我不想板着脸说教,也不想成为那个站在教室门后的老师,但是对于我明显感知到的东西,我更不想沉默。无论是投稿作业也好,还是课程的作业,有太多...
动笔之前确保自己处于“贤者模式”。别想歪,就是该办的事(包括业务、家务)尽量完成、处理干净,确保自己心无旁骛。不要提笔就写,一定要列提纲、列提纲、列提纲,不管写多短都要列提纲。写作软件一定记得设置为最短时间自动保存。将control+s变成自己的肌肉记忆,写一句操作一次。也不要完全相信云和网盘。屏幕调到最喜欢的亮度,我个人喜欢暗一点,...
通讯员李肆问我,傍晚时分开始爬一座大山,爬到半山腰时,能看清身边的花的颜色吗?我说,季节不同,山的高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他想了想,便在新闻报道中加上了采访时间,“7月23日”。本来,他写的是“日前”到某个山村采访,“傍晚时分”从山脚出发,徒步到村里,爬到半山腰时,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他说,之所以写“日前”,就是想模糊采访时间,担心发...
“快速提高”的方法真没有,但“逐步提高”的方法有,而且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看什么?一、看好的案例知道什么是“好”,然后要从头到尾的看,从整个项目面临的问题、品牌的需求、产品的诉求,到广告的策略、创意,再到文案的执行,看文案的遣词造句,更要看文案为什么朝这个方向写。二、看理论总结一方面是看一些靠谱的方法总结...
我马上点开认真看了一遍,对她说:“相比之前的稿子进步很大。这篇稿子已经具备了一个好故事的基础。开头的导语部分和第一大部分,写得比较好。第二第三部分没有把故事讲出来。”我又习惯性的“因势利导”:“你看,只要多写,就一定会有进步。通过一定量的积累,你现在的进步已有质的变化。还是要坚持写、坚持多写。”她说:“嗯嗯,坚持写,感谢帅部指导。后面...
中国记协评奖办曾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报告》中分析获奖作品的共同点时指出,“要有广泛的受众,就要通俗易懂,主动运用群众语言、回归现实生活。”换句话说,文章需要接地气,才能涨人气。如何把文章写得接地气?如何接通地气?9月中旬,传媒茶话会对话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华社领衔记者徐江善,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薛亮,《...
我在现场”才是记者最高境界温宪在网络时代,记者还要不要实地采访?答案是肯定的,对于驻外记者而言更是如此。在网络、大数据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名优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成为第一“新闻源”,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网上抄来抄去。驻外记者应尽可能地走出去,出现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用第一手资料为受众进行报道。他们应强烈地意识到,在通讯手段极为发达、信...
不少新进办公室的同志,遇到领导交办写材料任务时,总是第一反应就是去网上找有没有同样的文章,想抄一抄、改一改完事(其实很多老同志也是)。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先找网上的现成文章,在前人基础上修改打磨,无可厚非,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大家常常会发现,网上还真不一定有类似的文章,即使是有,往往质量不高,甚至与自己的需求差了...
平时写材料时,我们经常为了应急不得不参考“借鉴”一下既有的材料,这无可厚非。我们不反对“借鉴参考”和拿来主义,但绝不赞同无脑抄袭。因为这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时,也导致一些风险:1.内容陈旧,有的甚至是几年之前的提法和事例,领导一看就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难免不劈头盖脸骂一顿,让你“无可奈何花落去”;2.易生错漏,很容易忘了改单位名、人名、...
万事开头难,有了方法就不难。笔者整理了写材料常用的8个开头样式,供读者参考。注意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哦!一、开门见山式简单直接讲出文章或者讲话的主题,干脆有力,毫不拖泥带水。比如,可以说:今天这个会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某某工作计划安排,下面我做个动员……针对这些情况,我简单讲几句……等等。二、提示说明式能让受众预先掌握讲话内容,心中有底...
君子不器。”这是先贤给我们的正告。器,一般指具有某种用途的工具。用现代的话说,“君子不器”应当涵盖了不当“工具人”这样一种意味。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云:“文以载道。”说明做文章的人应当往“道”的层面靠拢,也就是不能过于拘泥某种功用。写材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笔杆子”的定位。如果甘当“工具人”一样的刀笔吏,...
写材料没有灵感,主要原因有:1.任务突发,临时准备不足,思考不充分;2.命题过于新颖,缺乏足够信息支撑,研究不足;3.命题过于陈旧,写来写去都是这些内容,令人厌倦;4.命题过于宽泛,或者过于高大上,找不到切入点;5.命题过于狭隘,不好展开论述;等等。如果不是一些例行性的应用文,下面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尽快搭起一套写作提纲。...
不动笔不读书,所以每本书都做了笔记,3个笔记放在一起,3个点慢慢连成了一条线,有了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分享下3本书中的案例:01.雷军为什么要创建小米1992年,雷军大学毕业以后,接到求伯君的邀请,成为金山公司的6号员工。求伯君是中国程序员的偶像,金山是一家伟大的软件公司,但却不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同样是提交代码,软件公司提供的是...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基固才会楼高。会议文稿是各级机关实施坚强领导的重要载体,无论是部署任务、总结工作,还是学习培训、座谈交流,各种类别文稿都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务、把政治观视为根本基石。凡事应站在政治高度审视和考量,突出政治背景、政治内涵、政治底蕴,增强撰写材料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如,在深化军队改革研讨座谈会上...
宋诗人陆游晚年教育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想学习写作,就得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把功夫下在写之外、写之前。这话对现代公文写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为积累素材是学问之源,决定了笔头的软硬,什么时候提都不过时。事实上,在写作中,写作者唯有日积月累,写作力才能精进、学识才会升华;只有大量积累,才会有千军万马供驱使,思路才会如...
全媒体时代,传播平台多样化、媒体受众分众化,传统媒体吸引力、影响力及受众量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影响。笔者通读近两年湖北新闻奖获奖作品发现,我省各地党报在采编实践中,无论是标题制作、导言组织,还是叙事表达、文本呈现,均注重借鉴散文诗歌元素,以散文化表达增强文章可读性,多维度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散文化表达是增强党报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