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长期以来,金融领域新闻报道有着专业性强、数据较多、情节薄弱等特点,从而存在记者“难写”、读者“难懂”的问题。本文从制作有“卖点”的标题、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提升传播效率等方面,分析金融领域新媒体报道提升传播力、打造“爆款”产品的路径,并对杜绝“标题党”、机器人写稿趋势等进行探讨。以新颖标题引流,“秒速”打动读者新媒体报道,能不能在短...
文案方法的文章大家都爱看,每每读来,总感觉人在床上躺,水平心中涨。但到了真正写文案时,还是下笔费劲,过稿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论是提纯的,省略了很多细节,所以从理论到解决具体问题,就需要补足这些细节,这就需要足够的练习积累经验。方法的方向性指导,加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经验,构成了一个文案的基本能力。因此要提升文案能力,一方面是学习各...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大多曾为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着迷,甚至不乏深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苦读”的经历。而在2021年那个特殊的年份里,有幸参与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稿件的撰写工作中,不由让人感叹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也是再寻初心的一段历程。时时处处可见选题起初,还是颇为寻找合适的选题而发愁的。百年大党,历尽沧桑,不知有多少...
卖点是个好东西,但文案写起来要人命!很多文案写起卖点,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开始,全篇就是反复强调“我的产品非常适合你”、“我的品牌怎么怎么牛气”、“不使用这个产品你会遗憾终生”......反正就是告诉别人:相信我,我的产品肯定适合你,你值得拥有。但要命的是:所有文案肯定都会说自家产品好,而别人真正关心的产品好在哪,却又说不出个所以...
有天晚上看电视,美术片《好猫咪咪》,颇受教育。一只小猫,爱睡大觉。院里的小鸡、小鸟劝它,“不练本领,抓不到老鼠。”它不听,仍然睡大觉。这时,老鼠出洞欺负它,它捕不住一只。从此接受教训,开始练本领,又拜老虎、狮子、小兔子为师。结果,捕鼠技术提高了,战胜了群鼠。由此我想到,不管干什么,练本领十分重要。小鸡不练,抓不到虫,小猫不练,捕不到鼠...
新闻记者要知难而进,不能知难而止,我们的报道是为了推动工作,搞报道的人不能站在岸边看,要登船摆渡,同舟共济,帮助实际工作解决困难。”这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话。如何登船摆渡呢,1983年春天,我登上了中央政策研究室、河北省委山区办公室共同摆渡的《怎样让太行山区尽快富裕起来》的调查船。我们去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四个地区,调查了...
同仁间常开玩笑说,“记者写新闻,就像猴子剥玉米,吃一个,扔一个,无积蓄。”说这话是因为两本书引起我的思索:为什么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文学不是我们记者写出的?回想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当天夜里,我们被震醒后,跑出楼外,第一件事,就驱车赶到国家地震局采访。第二天,又乘车奔赴顺义、密云、平谷等地寻找地震中心。接着,我们一个采访组深入天津、唐山采...
我所说的准备要充分,既是为了方便新闻的采访收集,又是为了写作思想的积淀升华。新闻报道第一位的是思想性。思想来自对生活的总结思考。由于采访准备充分,获得的事实丰富,思考得较为透彻,主题挖掘得精深到位,文字也发挥得精巧有趣。在文中,我恣意抒发着心底久已涌动着的情感:“提起山西,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可是不知从什么...
1、最好的采访就是把嘴闭上!观察与提问的比例是8:22、把采访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3、别把采访弄成访谈(坐在一个地方很投入地瞎聊,还自以为是叫深入)。4、采访要在相应的现场采访。这个现场,有光影有明暗有风雨有杂音…..有沉默,有掩饰,有呼吸,有暗自进行的气息流动。一句话:在什么山上说什么话。5、要像拍摄纪录片那样去采访人物。要跟上人物...
先说句抱歉,这段时间稿子实在太多,没时间沉下来思考,一直拖到现在才更新。今天,我们来讲讲第5把“符号锤”——口语的韵味。这个韵味来自哪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3方面来看:第一,这个韵味来自于“声音”。语言的第一属性是什么?不是文字,而是声音,这就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所强调的:口语处于首要地位!是先有口语,还是先有文字?肯定是先有口语。人...
2021年10月,作为全国数字化改革先行省的浙江,决定把12月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升级节点,要求各省直机关单位和各市、县,加速实现数字化改革应用落地。这道加急令的背后正是全省上下正面临着数字化改革成果落地的瓶颈与焦灼。路径依赖、本领恐慌带来的畏难情绪正在成为制约改革推进的“绊脚石”。眼看进入倒计时,破题之路在哪儿?全省急需标杆示范来提供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能收到海量的信息,大部分的信息都是转瞬即逝,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如何以敏锐的发现力来抓住有效信息,并将之加工成一篇夺人眼球的新闻,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新闻的活力在于发现,眼力就是发现力。如何多维度培养发现力,是值得记者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今...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碳达峰碳中和更是当下舆论热点。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广播新闻专题作品《老唐卖“碳”记》围绕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展开,主题重大,叙事清晰,采访详实,荣获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类一等奖。新闻专题如何做得鲜活生动、引人深思?媒体如何发挥建设性角色,为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今天,传媒茶话会特邀第3...
一条寻常可见的新闻,作者加上它的编辑,可以是多少人?没有谁会关注这样生冷的问题。以我的经验,1~6人,而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一般都在网上公示,扫描作者(编辑)一栏,只觉眼前一“黑”,密密麻麻的,全是名字,第一次见到,可能也是第一次点击关注这一盛大奖项——网络类,某个新闻专题:44人;广播类,某档现场直播:79人;电视类,某个新...
文稿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毛泽东同志曾说,文章的题目和头几句话很重要,首先头几句就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家就不愿意看。起草文稿,恰当使用鲜明对比开好头,往往可以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篇文稿增色。使用对比法开头,既要在分析、综合、提炼、抽象中抓准差异点,又要在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锤炼文字中表现差异点,并将差异点放在同一“底色”...
个问题,问的人特别多。常见且令人抓狂。文案像酿一罐好酒,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累积,这样“喝”起来才酣畅淋漓。之前老贼给了大家几点建议,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疫情的影响不断让所有人担忧和焦虑,我认为有必要再次推荐给大家。向前跑是对前方的向往,回头看是对目的地的坚守。01建立素材库一个文案,看过的素材一定是写出来的成百上千倍。这是一个平常积...
文案界传奇人物约瑟夫·休格曼著作的《文案训练手册》是我刚开始接触文案时,就读过的一本文案教科书。约瑟夫·休格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多产的广告文案之一,真正的广告文案大神。算是我启蒙之一了。这本书里关于好文案的"写作15条公理"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当时对我理解文案的世界有很大帮助。结合我的一些看法,也分享给大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