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评论

怎样写好思想评论?

怎样写好思想评论?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说说好评论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曾说,好的评论要具备“三要素”:思想、激情、文采。总编辑李宝善5月6日在人民日报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专题培训班上说,好的评论要做到政治正确、言之有理、议论周全。他还解释道,政治正确包含导向正确,言之有理就是见解独到,议...

你知道如何营造新闻评论的“事趣”吗?

营造新闻评论的“事趣”,关键是精心选择、巧妙讲述典型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个广义的提法,含有生动情节或细节的新旧、远近(最好是新的、近的)事实。主要包括感人故事,气人故事,讽刺故事,幽默故事,亲历故事等等。一、趣讲感人故事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人的故事以正面的典型材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受众情感的冲击与理性的启迪...

评论的灵感从哪里来?(2)

三、等车时“等”来?2005年6月,我随新闻考察团到奥地利和德国访问。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富特市参观完当地的一家报社后在门口树荫下等车,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栽植不久的人行道树旁都有一根口径约10厘米的塑料软管露出地面。出于好奇,经打听得知:原来这是植树时的配套装置,以便给树木浇水时能使水分直达根部,让树木一饮而尽,而不致让水分流...

评论的灵感从哪里来?(1)

写评论苦,写评论难。苦在何处?难在何方?以自己的写作经历看,自觉苦在神思,难来灵感。工作中常听一些喜欢评论写作的朋友慨叹:“这个题目我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由头我怎么没遇到!”“这个角度我怎么没想到!”等等。仔细忖度,这里所说的“没发现”、“没遇到”、“没想到”,很大程度上涉及的不是评论写作本身,而是提笔写作之前的灵感问题。当然,这种...

从赵超构的“七条”看如何写好短评

从赵超构的“七条”看如何写好短评张阁赵超构(1910-1992),长期担任《新民晚报》总编辑,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报刊杂文家,著有《延安一日》、《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在新闻界享有盛名。赵老写短评,堪称一绝。他都有哪些绝招?根据他平时所谈,梳理出以下7条——1、题目抓得小一点,具体一点。2、讲一个问题,有主干,有旁枝。3、小文章也...

说说写评论的“技”与“道”

说说写评论的“技”与“道”郑剑写文章、写评论都是有讲究、有技法的,评论的讲究和技法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思想观点,就是你要表达什么、议论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论据就是你的思想观点有什么依据、用什么支撑,是事实、还是数据?是社会的现实现象,还是已有的思想资料?论证就是文章的展开过程及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文章的结...

如何写好网评稿?(上)

如何写好网评稿?(上)欧阳金雨精当的评论、观点是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中的“抢手货”。作为主流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党报评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多元价值中确立主导,在与公众的交流对话中凝聚共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面对舆论生态的多元多样,党报的价值和作用愈发凸显,党报评论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愈发光荣而艰巨。浏览当下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微信公...

如何写好网评稿?(下)

如何写好网评稿?(下)欧阳金雨三、观点犀利但不失理性没有明确观点的评论不是好评论,但为了追求观点的鲜明而有所偏颇,一样也不是好评论。无论技术、平台、语态如何变化,决定评论品质的还是那些传统的元素:敏感的问题判断、触到痛点的角度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有人常问:什么样的评论用户爱看?犀利、有个性的。甚至有人说,无批评不评论。那么,评论的批评到...

传统评论和新媒体评论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评论和新媒体评论的区别是什么?姜赟经常有人问:传统评论和新媒体评论的区别是什么?下面谈点看法——有人认为,表达方式的网络化,就是新媒体评论和传统评论的区别。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也不认同将传统评论和新媒体评论对立起来看。评论是一种文体,不管在报纸上还是在新媒体上,本质属性都在思想性。如果对表达艺术性重视不够,有的作品思想内容不错,...

写评论,说到底还是拼思想

写评论,说到底还是拼思想蔡小伟任何时候,思想都是时代的强音。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大众表达意见、交流观点提供了新的场所和介质,但不少不负责任、非理性的杂音噪音也因之而出现。网络信息过载和碎片化,以及铺天盖地的个人观点或多元观点,使得受众难辨真伪、莫衷一是,人们更渴望真实、权威的声音,更期待启人心智的主流思想。作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和中...

写评论要“短化”,你掌握了吗?

写评论要“短化”,你掌握了吗?吴泽明在新媒体迅速兴起,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新闻评论的有效传播也面临挑战。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增强评论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评论引导舆论的作用,是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新闻评论要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需要转换表达方式、改进文风,首先要做到短化。评论应该写多长?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说说写评论的“软化”

说说写评论的“软化”吴泽明写评论,都力求感染人。如何切实做到这一点呢?放低身段,降低调门,通过“软化”或柔化,是其中一个好办法!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一、“软化”不是说软话、态度上妥协,而是指语态上平等。“软化”就是要把过去的硬表达改为软表达、柔表达,做到“硬话软说”,把硬道理通过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目前,一些主打评论的微...

说说写评论的“实化”

说说写评论的“实化”吴泽明在评论数量海量化、评论传播渠道多样化、评论作者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评论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和受众,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还需要做到“实化”。“实化”,就要减少空话、套话,要多说有针对性的话;“实化”,就要多说读者喜欢听的话,多说管用的话,多说能够打动人心的话,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如何做到呢?有下面几点——一、着力...

今天,我们如何写经济评论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

网络 2019-12-03 53

浅谈教育时评的写作特点

教育时评是对教育类新闻时事进行评点的文章。这类时评,带有新闻时效性,具有新闻政论的秉性;又有思想深度,具有理论阐发的悟性;更有教育行业的专业属性。本文试以近年来在文汇报著名专栏“文汇时评”上发表的教育类时评为例,着力探研其写作规律,探讨其写作路径,以繁荣教育时评的写作,提升教育时评的社会影响力。一、在议论风生中探讨、传播教育规律教育时...

新闻记者杂志 2019-12-05 68

时评、拾评与屎评

时评,见于媒体的时事评述、新闻论说之谓也。当今的时评,可谓盛况空前(也可能是绝后):专栏、专版、专人、专笔……铺天盖地,大行其道。时评,其母本是时事新闻的通讯报道。在我看来,当今的中国,除了外国传染的新闻如金融危机之列和自然爆发的时事如地震之类以外,属于定义层面上的时事新闻通讯报道,很是难见。“两会”前夕,网民的关注热点,据站方统计,...

今传媒杂志 2019-12-05 57

谈新闻评论中的“言之成理”

言之成理的过程,在考验一个评论者的思维素质和思想水平。而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起码的尊重。许多人在读了你的文章后会发现:哦,原来可以这样思考问题,原来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可以这样认识。新闻评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上一篇讲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那就是新闻评论要提供新信息、新观点。但这只是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底线的...

互联网 2019-12-05 70

浅谈新闻评论中感情因素与理性因素的运用

提起新闻评论,我们会自然想到我国报纸的社论、评论,但是如果对这些新闻评论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文章更多的是侧重严谨的理论分析推导,其中虽然也不乏事例,但那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会在文章中占据主要地位,当然,也就很少出现通过事例而引发的一种比较煽情的感慨。然而,也有的新闻评论并不是这样写的,比如刊登在1986年4月3日的美国《圣迭戈论坛报...

新闻评论语言的创新艺术

我国著名作家孙犁特别强调:“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①语言大师老舍曾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这是无可分离的、统一的东西。”②这两句话充分...

人民网 2019-12-0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