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2021年第6期《老年知音》杂志刊登的《父亲的人生没有老年》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在单位正埋头工作,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感到身体很不舒服。我摞下电话,急匆匆赶回家,把他送到医院。”其中“摞下电话”的说法有误,应为“撂下电话”。摞,读luò,动词,义为一个压着一个地往上重叠着放。如:摞砖头;把碗摞在厨柜里。摞还可以作量词,...
想起那一座座飞檐翘角、或依山或临水的楼亭,在这样月明星高的夜晚……是否有一位蛾冠宽袖的饮者正举樽对月,高歌一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段话出自2023年9月19日《甘肃农民报》第4版刊载的《秋夜听风》一文。这里的“宽袖”好理解,即宽大的衣袖,而“蛾冠”则让人疑惑不已。它应是“峨冠”之误吧?“峨”,本义为山势高峻。《说文·山部》:...
2023年10月26日《今晚报》第19版刊有《重阳食菊》一文,文章讲述古代“食菊”之风时这样说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可以食用。古时菊花被分为观赏菊和食用菊。……《牧坚闲谈》总结:‘真菊延龄,野菊泄人。’”这段话里提到的书名《牧坚闲谈》错了,应是《牧竖闲谈》。竖,可指小孩或仆童,“牧竖”就是牧童、牧奴,即牧放牛羊的孩子。陆游《识愧...
例(1)“能超越麦家的只有麦家,能超越高群书的也还是高群书”这句话中,两个“麦家”是同一个人,两个“高群书”也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超越自我,这是主体和自我的差异造成的。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肉身哲学》(李葆嘉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年版)中区分了本体和自我:“主体是意识、主观经验、理性、意志和我们的‘本质’,即任何使我们...
《上海老年报》2021年3月2日7版《评弹鼻祖马如飞轶事》一文说:马如飞“嗣得纵横数亩之郊原一处,建篷搭坐,弹唱其间。所唱者皆平生得意之作。远近乡人纷纷驾舟麋集,入纳茶资十数文”。这处“麋集”错了,应是“麇集”。“麇”是个多音字。读jūn时,指古书中的獐子;读qún时,义为成群。“麇集”,即聚集,群居。柯灵《香雪海·阿波罗降临人世》:...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陵旅游景区的参观券印制精美,正面是西夏王陵依山风景照,背面简介第一句是:“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簏中段。”其中的“簏”错了,应为“麓”。麓,是一个形声字,从林,鹿声。本指生长在山脚的林木。《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每大林麓。”郑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引...
2022年1月11日《清远日报》第7版《清六品官蒋世鸾》一文写道:“蒋世鸾为政廉洁,得到百姓拥护,也得到上司的青睐,连连升任,而且他及夫人彭氏均受到皇帝浩封……此事在蒋世鸾墓碑中有记载。”这里的“浩封”应为“诰封”。诰,读ɡào,本义为告诉,指上告下,引申出警诫、诫勉之义,也指古代的一种告诫、劝勉性的文章,《尚书》中有《仲虺(huǐ)...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成的《吾国与吾民》(MyCountryandMyPeople)一书中,引用了很多中国古典诗词,林先生将其翻译成了精致的英文。这些诗词大部分为名篇,所以在该书的各种中文译本中,将其还原为中文原作并非难事。但是,书中以下几句咏荷花的诗词,在各中文译本中却出现了问题:Lightlydipshergreenbonnet,Wh...
们说“戴帽子”,不说“佩戴帽子”,说“佩戴帽徽”而不说“戴帽徽”,为什么?这就需要从“佩”和“戴”的语素意义出发来谈,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戴”的同音字“带”。“戴”“佩”“带”盘根错节,本文对三者进行一番辨析。“戴”,形声字,发音中的ai来自“哉”“栽”“载”“裁”等字皆有的半包围偏旁;而“異”,《说文解字》引篆文,下半部的“共”像双...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这段《礼记·郊特牲》的文字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八蜡”比较全面的一处记载。其中所载“八蜡”的八种...
小说《纪委书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第291页有这样一段文字:“袁丽萍……歪着头儿问他:‘你既然不是我们的领导了,跑到这儿来难道又想抓我们的现形?’李思文笑道:‘不是抓现形,是来请你和小谢帮我办事。’”句中“现形”一词与上下文意对不上,应是“现行”之讹。“现形”与“现行”两词发音相同,词形也只有一字之差,但词性和意义...
故居主人生平介绍中这样写道:“张霭堂十五岁进入大同著名老字号‘恒丽魁’当学徒……因其熟谙薄记,字体端正,深得店主信任……”这里的“薄记”当为“簿记”。簿记,即用簿册记录,会计工作中指有关记账的技术,有时亦用作“会计”的同义语。张霭堂在商业上得家传,熟知财务登记之道,此即“簿记”。“薄”则与“厚”相对,“薄记”置于这段文字中是说不通的。...
梁羽生《剑网尘丝》(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上说:“(铁力夫)虽然没有给摔成一团肉泥,却已碰得头破血流,躺在地上,哼哼卿卿的(地)爬不起来了。”其中“哼哼卿卿”应为“哼哼唧唧”。唧唧,是拟声词,可指窃窃私语声或叹息声。“哼哼唧唧”可形容低声吟诵、言语不清或患病时的呻吟声。上述引文形容铁力夫摔得头破血流,只能在地上呻吟,应用...
2023年10月26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节目《这里是北京》。介绍天宁寺时这样说道:“那天宁寺塔能不能像《西游记》里扫塔那一集一样,可以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呢?您死了这条心吧,这座塔是实心的,里边没有楼梯,不能登高远眺……”旁白把“拾级而上”的“拾”读成了shí。其实这里的“拾”应读为shè。拾,是个多音字。读shí,意思是把地上的东...
2022年9月12日《兰州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娘味儿月饼》,其中写道:然后娘先把铁锅烧热,搽些油,把做好的月饼放在锅里,小火慢慢烘烤到通体金黄,出锅了不能急于吃,等凉透,咬一口松软绵蜜。娘笑眯眯自谕道:“这色味,啧啧,会把没眼的都撑瞎了。”“自谕”有误。谕,读作yù,义为告诉、吩咐,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如面谕,即当面训示。也...
据说,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在朋友林清玄办的一份报纸上连载小说,然而创作过程中古龙一拖再拖,写了近三年仍然没有收尾。林清玄打电话催稿,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可能永远写不完,因为里面有一百多个主角,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要怎么死才好。”林清玄催稿不成,一气之下帮助古龙结尾:一百多个主角一起来少林寺举行武林大会,结果少林寺下...
近日,笔者到上海青浦淀山湖大观园游玩,发现大观园大门右侧的《〈红楼梦〉人物关系图》中有“妙玉(栈翠庵尼姑)”的字样,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红楼梦》中妙玉是住在“栈翠庵”吗?应该是“栊翠庵”吧。栊,有窗上棂木、窗户之义,也可指屋舍、圈养禽兽的笼槛、牢房等。栊翠庵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的住所。妙玉本来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
2023年第72期《广州文摘报》第10版刊有《韩国人为什么这么热爱糖葫芦》一文,文章讲述酱料的起源时这样写道:“北魏贾思勰所著《齐名要术》中,已经总结记录了当时豆腐、鱼酱等多种酱料的制作方法。”北魏贾思勰所著是《齐民要术》,而非《齐名要术》。贾思勰是南北朝农学家。他曾任北魏高阳太守,一生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并访问老农,实地...
2022年7月26日《上海老年报》第7版《以墓志铭留名的王适》一文中说,唐代与李白、孟浩然、贺知章等同为“仙宗十友”之一的王适曾任“大理事评”,“‘大理事评’便是判官一类”。这里错了,王适任的是“大理评事”而不是“大理事评”。“大理评事”即“大理寺评事”。此处“大理寺”是官署名,系中央审判机关,职掌刑狱案件审理。初设于北齐,隋时确立,...
上海有许多别名,诸如华亭、沪、申之类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说,本文所要说的是上海的另一个别名——“海上”。“海上”作为上海的别名,在清代的文人骚客中广泛使用,其频率大大高于今天常用的“沪”或“申”。如清人何其伟《簳山草堂小稿》卷四载:“庚午初夏,游寓海上,遇改七芗琦于李氏吾园。笋香主人筠嘉置酒带锄山馆……”改七芗(1773—1828),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