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开国君主熊绎因侍奉周王有功,被封在当时的荒僻之地荆山。熊绎穿着破衣敝屣、拉着柴车,带领族人创臻辟莽、建国立业,经过一代代人奋力开拓,最终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创造了绚烂多姿的荆楚文化。这段话中的“创臻辟莽”错了,应当是“创榛辟莽”。榛,本指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2023年7月17日《光明日报》第14版刊有《试说“槐花黄,举子忙”》一文,其中写道:“4月10日至5月2日为季春,刺槐始花,绿树成荫。5月3日至6月14为初夏,刺槐盛花……槐树季春开花,初夏为槐花的盛花期,花期为4月至7月。”又说:“按照夏历计算,约相当于三月到六月中下旬。《秦中岁时记》与《唐才子传》两书所载长安‘槐花黄’的七月和八...
拔刀面”应是“拨刀面”。“拨”读bō,义为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刀面,也叫刀拨面。制作这种面的刀,有两个“把”,刀刃平滑平直。先将饧好的面擀成长面带,再把面带折成多层,然后双手紧握刀柄,将刀身横在面片上切。为防止面条粘在一起,切一刀后要快速地用刀拨一下,再切下一刀,依次往复。可见“拨刀面”之名与其制作中使用的工具和手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655页上说:“孟哈赤晓晓置辩,冰川天女道:‘好,我暂且不与你辩,你说说看,你们的国王要我如何协助平乱?’”句中“晓晓”当为“哓哓”之误。哓,音xiāo,哓哓,是个拟声词,本指鸟雀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毛传:“哓哓,惧也。...
大唐情史》第26集中,有一段玄奘与辩机的对话。玄奘:“菩提树下金刚座。”辩机:“那是佛陀了悟真rú,大彻大悟的地方。”字幕“真知”错了。根据剧情,应是“真如”。“真如”是个佛教用语,为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亦译作“如”“如如”。通常泛称事物的真实状况及本质,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教...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有一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园中,“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杨万里”的“里”都被写成“裏”,错了。《汉字简化方案》中,“裏”被简化为“里”。于是常有人误以为在过去“里”都写作“裏”。实际上,在《汉字简化方案》颁布实施前,“里”“裏”是两个不同的汉字。里,《说文解字》:“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良止切。”“里”...
2022年3月23日《上海老年报》第7版刊有《席锡蕃是甚等样人?》一文,其中这样写道:“他在‘十里洋场’数家外商银行当过买办,交游广泛,与哈同或多或少有商务往来,或酬祚交谊。”何来“酬祚”?应是“酬酢”。酬酢,读作chóuzuò。筵席宴请中,主人向客人敬酒曰酬,客人回敬主人曰酢,“酬酢”泛指交际应酬。如茅盾《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
崇文书局2011年6月出版的《新说文解字》中有这样一句话:“后来篆书把下部之人形改为‘分’,以表示少之义,如‘不患寡,而患不均’‘曲高合寡’等。”这句话中“曲高合寡”的“合”是个别字,写作“和”才正确。和,在这里读hè,义为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是一个成语,典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一个人在楚国的都城里唱歌,开始他唱《下里...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错误用法。”查了下,这句话小编在2005年说过。且几乎所有词典都说“凯旋而归”是错误的用法。但都抵不住这错误用法越来越成为主流。中文编辑校对网的受众面较窄,但还算专业。即便如此,小编估计也有30%以上认为凯旋而归是正确用法,另有30%知道是错误用法但不去改因担心作者误解改错了。还有10%读者可能认为,现在这种用法,不...
大家都知道,"迎合"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行为,通过迎合他人的意见或需求,而失去独立性或原则。这种迎合可能是出于讨好、谄媚或为了取悦他人,而非真实表达个体的真实想法或态度。因此,一般来说...
你更常说“一头猪”还是“一只猪”?根据BCC语料库,在“对话”、“报刊”、“文学”、“微博”用语中,“一头猪”分别出现了469、1283、147和262次,而“一只猪”分别是460、95、67和313次(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从定量角度看,口语中,“一只猪”像“一头猪”一样常用;然而在书面语中(报刊+文学+微博),约80%的情...
“斗”是古代量器,十斗为一石(dàn)。曹植的才学有“八斗”之多,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超过他——那是文采绚烂的“珠穆朗玛峰”。而谢灵运自己有“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剩余“一斗”。在他看来,自古至今的所有文人墨客的才华加起来,才能达到他的水平。这种自夸方式,堪比如今网络上的“凡尔赛”式炫耀。“才高八斗”的曹植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
北京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老故事新道理全集》一书中,有一篇小故事《以盗治盗》,其中说道:“哪怕是最坏的人,内心深处也还是有责任心和尊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厌恶、仇恨和鄙视,使他们变得麻目不仁了,责任心与尊严被深深地埋了起来……”文中的“麻目不仁”应当改为“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个成语。麻木,本义指人体的某部分失去知觉,同“麻痹”。...
电视剧《梦华录》第5集中,赵盼儿为救好友对周舍虚与委蛇,与之喝酒调笑。周舍离开之后,她便面露厌恶,在铜盆里反复搓洗双手。这一幕被顾千帆看见。顾千帆深受触动,温柔地拉起她的手,在盆中替她清洗,说:“柔荑香凝,红酥青葱。在我眼里呀,你从来都不脏。”(字幕同步显示)演员把“柔荑”误读成了“柔yí”。“荑”是个多音字。读yí,义为除去田地里的...
2020年第4期《文史知识》刊载了介绍唐代诗人崔融的文章《困扰在天后罗网中的人生》,文中写道:“杨炯仅比崔融年长三四岁,以神童成名,侪身四杰,名满天下。”这里的“侪身”应改成“跻身”。跻,读jī,从足齐声,义为登上,上升。跻身,义为踏进、跨入,形容(地位)上升,置身(某种行列、位置等)。黄裳《榆下说书·关于柳如是》:“名士得以跻身其间...
2019年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中,公诉人叙述一名假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时,有这样一句话:“‘王成’给我把脉,看了我的舌tāi。”字幕将“舌tāi”写作“舌胎”,有误。胎,读tāi,可指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如胎儿,也可用于表示怀孕或生育的次数、某些器物的坯等。“舌胎”是什么?汉语中无“舌胎”之说。字幕中的“舌...
文中把杜甫称为杜阁部,错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世人对他有多种别称,如少陵、拾遗、工部,但他并无“阁部”这一别称。杜甫别称杜少陵,是因为他曾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西,自号少陵野老、少陵野客。别称杜拾遗,是因为他曾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称杜工部,是因为剑南节度使严武曾表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韩愈有一首题为《题杜工部坟》的长诗,李商隐...
2022年1月28日《渭南日报》第7版刊有《家乡》一文,其中写道:“数千年来,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这里传承、延展,凝成每一个离家赤子解不开的心结,构成我赖以遮风挡雨的窠臼。”这句话中的“窠臼”用错了,不妨改为“窠巢”。窠,读kē,本义为筑在地洞里的鸟窝。《说文》:“窠,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鸟窝在穴中的叫窠,在树上的叫巢。窠后来也泛...
《沈阳晚报》2013年3月12日B21版《当年No.1!奉天军械厂那些事儿》一文,第一句话是:“1924年9月,长城九龙口,居高临下的直系军队,趴在城墙后,等待打‘兔子’。”这里的“九龙口”用错词了,应是“九门口”。长城上的“九门口”,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在辽宁省绥中县,距山海关15公里,是山海关附近的战略要地。九门口是一座...
《聆听济水潺潺汨汨的歌吟》(《教育家》2017年第7期)一文谈济水河畔某幼儿园幼儿教育文化品牌。该文标题中的“汨汨”应该是“汩汩”。汩,读ɡǔ,本义为治水,《说文解字》:“汩,治水也。从水曰声。”“汩汩”是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李善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如丁玲《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