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炝”“呛”“戗”的用法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他偶尔抽支烟,点上火放在嘴里猛吸一口,炝得泪涕横流,惹得旁人哈哈大笑。”请问其中的“炝”用得是否妥当?谢谢!重庆读者汪晓白汪晓白读者:“炝(qiàng)”指两种烹饪方法。一种是:把蔬菜等放进...
在我们平时的写稿中,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的情况,哪些字是最常见的错字呢?今天我们继续推送30个常见易错字词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来自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吴锦才编写的《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一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从这30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
冬天才可爱?你这个网站,是不是到春天又要说春日可爱也是成语?夏天秋天也表示不服啊!别急,它还真是成语,慢慢往下看。有意思得很!成语是指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
和,以及,或者;应当,必须;不得,禁止;但是,但;除……外,除……以外;依照,按照,参照;制定,规定;会同,商;缴纳,交纳;抵销,抵消;账,帐;以上,以下,以内,不满,超过;日,工作日;作出,做出;公布,发布,公告;违法,非法;设定,设立;执业人员,从业人员;批准,核准;注销,吊销,撤销;根据,依据;谋取,牟取等日常和法律用词,已由《...
中文编辑校对网在帮助各媒体或企业,包括报纸、杂志、网站、APP、电视台、企业内刊等作一些编辑、校对和审稿加工时,是这样处理“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用词的:1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会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中文编辑校对网会格外注意不漏写“(...
“考查”跟“考察”用法不同“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例如:(1)这次语文期末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少年宫的老师让学生分别演奏乐器,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3)主任开始对6个小组上个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查,他把一张表格交给各组,让所有人员及时填写上报。“考察”指观察、研究。例如:(4)多位科学家近年来对青藏...
根据读者建议,我们整理、公布一部分大家平时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以供参考。A唉声叹气易误作“哀声叹气”。挨过寒冬“挨”指困难地度过,常有人误写为“捱”。“捱”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按部就班易误作“按步就班”。按捺不住易误作“按耐不住”。安详易误作“安祥”。B飙车、飙升、发飙“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博弈易误作“搏...
“作”跟“做”的用法从起源来说,“作”字出现很早,甲骨文中就有,而“做”字则出现较晚,明代梅膺祚编撰的《字汇》才收入。《字汇》解释“做”字时说:“做,俗作字。”意思是,“做”是“作”的俗字。俗字开始是手头写的不规范的字,后来渐渐进入书面语。在方言中,有的地方“作”跟“做”不同音,而普通话中“作”跟“做”读音相同。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四字...
作者陈林森,全国优秀教师,著有《苦卓堂文集》《新成语小辞典》《中国人最常见的病句》等,现已退休。1.自2014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车城花园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长春日报》2015年1月8日第1版)“改头换面”含贬义,可改为“改变面貌”或将“彻底改头换面”改为“焕然一新”。2.近...
作者柳青,从事科技图书编辑多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字经常被用错,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类:字形相似的错用字如:“阈(音yù)值”常错写成“阀值”。“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门槛儿。泛指界限或范围”。在科技术语中“阈值”即一定界限的值,而“阀”是“管道或机器中调节和控制流体的流量、压力和流动方向的装置”,并没有界限之意。...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别字是编校工作最大的难题。为此,笔者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别字稍加辨析,以与同行特别是年轻同行交流。还望高明不吝赐教。——欢原粹:精萃/精粹【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诊断】音同义混致误。【辨析】“精萃”应为...
1.暗黯暗指光线昏暗、暗地隐蔽或糊涂不明。黯黑色,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暗淡”可通“黯淡”,但“黯然”不可作“暗然”。2.趴扒趴是趴下、卧倒的意思。扒则用于靠手的动作,如搔、抓、攀援等。所以“扒窗户”“扒墙头儿”不得写作“趴”。3.报抱报①告诉:报名、隐情不报。②报答:报效、忠心报国。③报复:报仇。④报纸或其他刊物:订报、画报。...
易混淆的机构用语?把“人大”与“人大常委会”混为一谈。《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法》第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人大...
“督察”与“督查”频繁出现在党政机关会议、文件及新闻报道中。“督察”与“督查”一字之差,各自有什么含义,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督察”与“督查”在党政机关工作中的使用实际上,这两个词出现在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中已有一些年头。比如,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将督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监督制度规定下来。20...
很多人理解成:登上高处,一定会觉得很自卑。这种理解似乎很有道理,从高处一望,啊,世界真大,我真渺小,于是不得不自卑起来。事实这个成语是说,想登上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自卑并不是看不起自己的那个“自卑”,而是指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登高必自卑错误的理解是: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批评怪责。其实责备与求全是同样的意思。责:...
生活中,有一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成语,在口语交流、新闻写作等使用过程中却往往误解了它的本义。今天就看一看人民日报总结的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
写稿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的情况,哪些字是最常见的错字呢?今天推送的这30个例子,是来自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吴锦才编写的《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一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从这30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4....
141.“形”与“型”。如“蟹型建筑”应为“蟹形建筑”。“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如“原形毕露”。“原型...
121.“诵读”不能写作“颂读”。没有“颂读”这个词。122.“凇”是水汽、云雾、雨露的凝结物或冻结物,“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淞”字平常只用于江苏、上海的“淞江(吴淞江)”。123.“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124.“拴”与“栓”。“栓”是名词,如“消火栓”“枪栓”等;“拴”是动...
101.“明”与“名”。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身份、联系办法时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102.关于“年”的写法。书面语中,年份一般不要简写。近年流行的一种年份简写法──'99,是从英文出版物引进的,一般限于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使用,如:'99全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