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
“叧”读guǎ误解:以为是“另”的错别字,认为力字没过头,写错了。正解:1.古意为“剐”。2.作为动词是代表这割开,分居的意思。“亖”读sì误解:还记得地主家傻儿子学写字的故事么…“三”多写一横,还真是“四”啊!。正解:1.古意代表“四”。2.古姓氏,源于鲜卑族。“囙”读yīn误解:以为“回”字,手抖把里面的口抖偏了。正解:古意为“因...
“报道”与“报导”、“截止目前”与“截至目前”、“而后”与“尔后”……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错,甚至对于很多专业编辑来说也是高频出错词汇。(一)“联结”“连接”与“链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联结”的意思则是“结合(在一起)”。“联结”和“连接”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
编者按在我们平时的写稿中,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的情况,哪些字是最常见的错字呢?今天我们继续推送30个常见易错字词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来自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吴锦才编写的《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一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从这30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
编者按新闻报道中的逻辑差错,有时候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包括写作者本人)。尤其在网络时代,快速阅读、快速报道的“快节奏”会让写作者有时候会忽略掉去检查文章的逻辑差错。对比错别字(或是标点错误)等差错来说,文章中的逻辑差错其实害处更大,应当引起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相关的逻辑差错评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今天...
核心阅读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编辑除了需要广博的学识与知识外,更需要培养精细精准的工匠精神。裁缝制衣,可谓一针一线,精心细致,若缺针、漏针、错针,制出的衣服便成废品,无法上身。编辑审稿、编稿、校稿同样如此,若缺字、漏字、错字,生产出来的也是废品。只有精心细作,才可能编辑出精美优秀的精神食粮。编辑的工匠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如今传统出...
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的出版方针保持一致,才能很好地担负起出版文化事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导向。在出版工作中,我们应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出版物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当下,互联网盛行“去编辑化”,作品生成后直达作者,省去了“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环节,然而,恰恰是出于打造精品图书的品牌要求,编辑才显得尤为重要...
“被”字句,是我们新闻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句式。由于,“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点的结构形式,因此对它的使用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的。从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到,有的新闻报道在使用“被”字句时,仍然有用错的时候。今天,我们通过对几个典型错例的分析,来学习“被”字句的正确使用方法。"被"字句的典型结构及特点“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点的...
新闻报道中的逻辑差错,有时候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包括写作者本人)。尤其在网络时代,快速阅读、快速报道的“快节奏”会让写作者有时候会忽略掉去检查文章的逻辑差错。对比错别字(或是标点错误)等差错,文章中的逻辑差错,因难于直观发现所以害处很大,应当引起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今天推出“概念”使用上的两类典型差错,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概念重叠1...
语言表达是新闻传播的外在形式,它准确、生动、形象与否,影响到文稿的感染力,也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深度、学养和文化积淀。但本人(高级编辑)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却发现有许多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失范。有的表述不准,有的逻辑混乱,有的不知所云,有的言语偏激,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文稿的表达效果。现整理出部分稿件中语言不规范的案例,并提出纠偏的方法,供大家...
一名优秀的编辑,要编学研写四位一体,齐头并进。编辑以编为主,但也一定要懂写作。只有懂写作,才能准确地把握书稿的优缺点,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一开始,他是这套书的编辑;后来,他成了这套书的作者。他说,这套书前半部是他的编辑代表作,后半部是他的写作...
全党自上而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已近尾声,第二批已开始部署。中文编辑校对网的小编今天(9月8日),在帮助第一批某大型企业集团和某上市公司整理留档的发言材料时,发现几处硬差错,在这儿做个提醒,以便接下来进行第二轮主题教育的各单位各……在写心得体会、发言总结材料时不再犯,让主题教育最起码在字面上看上去是认真的。要...
何谓图书编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和认定。用我的实践和语言来表述,即是:图书这种纸介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者、组稿者、编纂者。如果用一句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即是:图书出版的“助产士”和“接生婆”。过去,人们往往把编辑称为“编书匠”,以为只是组组稿子,改一改错别字,没有多少复杂劳动。其实不然,真正能称得上合格的图书编辑的...
对出版社而言,编辑工作是内容出版的总设计,是对大量稿件的再创作,是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减少编辑错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工作,要正确对待编辑过程中发生过的错误,从中反思改进,还要耐得住寂寞,有高度的责任心。你做到了吗?封面篇1.封面风格要与正文内容协调,服务于正文内容。2.封面上的书名、作者名、书号、定价等信息要准确无误。3.封面的尺寸(...
1??编辑加工重心后置导致的流程问题。?有些书稿委托经验不足的外编进行编辑加工,三校时责任编辑才开始正式接手,对三校样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甚至此时才最后定稿,补全所有的序言、图片、数据等重要内容。从责任编辑视角来看,相对于加工原稿来说,外编还是解决了一些简单问题或者格式体例问题,编辑可以将注意力相对集中在内容的加工上。但是编辑忽略了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炝”“呛”“戗”的用法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他偶尔抽支烟,点上火放在嘴里猛吸一口,炝得泪涕横流,惹得旁人哈哈大笑。”请问其中的“炝”用得是否妥当?谢谢!重庆读者汪晓白汪晓白读者:“炝(qiàng)”指两种烹饪方法。一种是:把蔬菜等放进...
何谓图书编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和认定。用我的实践和语言来表述,即是:图书这种纸介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者、组稿者、编纂者。如果用一句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即是:图书出版的“助产士”和“接生婆”。过去,人们往往把编辑称为“编书匠”,以为只是组组稿子,改一改错别字,没有多少复杂劳动。其实不然,真正能称得上合格的图书编辑的...
1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回望百年白话文运动的风雨历程,让我们看见新的东西。从文言到白话,实际上经历了缓慢的“破茧期”:鲁迅在“五四”时代发表的《狂人日记》被称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但小说开头的一段序言,是用文言写的:“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数字表达应该清晰准确,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定场合中的数字表达如果不准确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欠条、借条之类的文书中数字写得不准确,可能引起纠纷;工程报告、经济合同中数字表达不准确,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下面举例说明三类数字表达不准确的现象,并简要分析原因,希望引起注意。错误简写使用数字时恰当简写能够使表达更加简洁。但是,简写的时...
一、书写篇1.【提问】是“二十几”还是“20几”?【答案】“二十几”√【正解】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不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三四个月四十五六岁二十几一百几十2.【提问】是“100多件”还是“一百多件”?【答案】都可以!【正解】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