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
编者按语新闻写作中,记者常常会犯的字词错误中,同音字错误最多。中国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词,同音字的使用场景与方法,会因为字不同而有所不同。深入了解同音字的规律,常握正确的同音字词的使用场所,可以避免写作中出现错词现象。1当属与当数[当属]应当属于;理应归属:钓鱼岛~中国领土丨婚后财产~夫妻双方共有。[当数]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或计算起来最...
编辑的科学素养决定了编辑的眼光,决定了他呈现给大众的是怎样的产品水平与产品质量。科学素养并非是科技类出版物编辑才应该具有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众对相应知识的了解需求迅速扩大,而科普读物是大众获得科技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是编辑处理好书稿,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一环。编辑应关注新知识、新科技,最大限度地保持对科技的热情,...
学新闻时,老师曾举过一例。一天,美国某著名女星本应出席一项活动但却缺席,某报社记者觉得没新闻可写就两手空空回到报社。总编闻听大怒,“明星没出现,这可能是更大的新闻”,随后立即组织人采访。果然,那位女星自杀了!这消息果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突生...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出版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为大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出版从业人员,编辑人员应该怎样做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出版大众喜爱的科技类读物?本文与大家分享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读物。一、如何理解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3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
近年来,纸媒作为传统媒体,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始终在积极追赶新媒体的脚步。特别是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报纸对于新闻产品“可视化”的重视程度,可说是空前提高。“可视化”既可以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浓墨重彩”,亦可以是日常新闻报道中的“小惊喜”。进入...
新闻写作中,我们有时候因为用语不规范会出现“隐性错误”。所谓“隐性错误”,指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的错误,且错误多出现在语义表达、语言形式等方面。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文章就是重点分析“置换型、赘余型和量名型”三类隐性错误。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
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工具、影视制作者的私人家教、新闻教育者的参考书、文化传播研究者的课题素材、文案策划者的助手、写作爱好者的后花园、摄影爱好者的移动课堂、新闻学子的专业圣经。囊括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报道:“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其中的“囊括”明显用词不当。“...
近两个月,我们的小编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公众号推送也不太正常,见谅。小编在学习的同时想到我们的读者中也有很多同行正在埋头学习或即将学习。今天正好看到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现摘录供大家参考做笔记。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具备哪“四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
为了规范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1986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出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个规定是我国所有出版物包括报纸如何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依据。《规定》除了提出“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一)“只”读zhi1,作量词时作“隻”(区别于“双”的繁体“雙”),读zhi3时作“衹”、“只”均可,“衹”更为正式。(二)“后”在“皇后、太后、皇天后土”等义时作“后”,其余诸如“前后、以后”等时作“後”。特别注意“后宫”特指“皇后居住的宫殿”时写作“后宮”,而常指的后宫则写作“後宮”。(三)“杨”的繁体是“木+昜(昜)”,而不是...
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对于这种成语,仅仅读懂了字面意思,往往还不能确切掌握成语的含义。如果连字面义也没有弄清,便穿凿附会,强作解释,便只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了。请看例子。侧目而视“侧目而视”语出《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形...
互联网狂欢背后的文字失范,其结果就是鲁鱼亥豕造成知识误导,话题炒作造成负面影响,习非成是严重污染语言环境。新媒体常见错误100例(1)将“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杂糅成“鱼目混杂”。(2)将八九个月误作8、9个月。(3)将电视机常用单位英寸误作寸。(4)将二〇一八误作二零一八、二O一八。(5)将iPad误作IPAD、Ipad、ipad...
新闻写作中最怕的就是写错字。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现在的人“提笔忘字”、“以音造字”的现象比较普遍。今天小编整理了公文(或者学术论文中)写作中最常混淆的字词,这些字词有的可以互相替换,有的则不能互换。希望通过下面的例子能给大家以资借鉴。“必须”与“必需”(1)必须:必定,一定要。如,有问题必须指出。必需:必不可少,不能少的。如,住房是...
身处“快”时代,编辑也被“速成”化,不少新编辑正常的成长过程无法保证,还未进行基础的编辑知识学习就直接和市场接轨,这不利于编辑素养的打磨、定性的锤炼和职业的长远发展。编辑自身要培养“钝感力”,把心神放在素养的沉淀上,同时,遵循自然的成才规律,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出版机构要制定合理的编辑考核制度,给编辑提供安心出精品的环境和保障。我们...
写稿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的情况,哪些字是最常见的错字呢?今天推送的这30个例子,是来自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吴锦才编写的《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一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从这30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4....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时,曾在《自题校勘四库书砚》中如是形容编辑工作的苦与甘。日前,中国编辑学会公布了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近这些最少也有15年编辑工作经历的优秀编辑,探寻“曾读人间未见书”的他们,在从小编成长为名编的过程中,发生的动人故事...
在汉语中,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称为数词;用以表示和书写数词的文字符号是数字。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中,都绝对不可缺少,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数字(数词)的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各种使用的标准和法规,尽量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新闻出版物中对于数字的使用...
编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规律,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理论和方法。但编辑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随着内容生产的变化,新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它又经常面临新问题,并因新问题而形成新的策划思路与编辑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类图书占据了出版排行榜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17年有17种主题图书年度累计印数超过100万册,成...